政权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里,在内外政策上是维护主权独立、造福于民,还是投靠外敌、谋私害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西哈努克在被朗诺政变集团废黜国家元首以后,中国同意他留驻北京,决不是给他一个偏安之地,做一个流亡国君,而是为他提供一个继续战斗的基地,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以便实现抗美救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编者按】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
周恩来作为出色的外交家一生出访很多,仅出访苏联就达十次之多,特别是1964年11月的第十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出访苏联颇为引人注目,因为当时中苏两国持续一年多的激烈论战正在进入高潮,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几近僵化。正在这个时候,苏共领导集团内部突然发生了重大变故,就是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下台了。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十分重视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他在26年总理生涯中,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整整操持了23年;中日两国建交后,他为缔结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又操心了3年,直至他与世长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宣布:“我们主张恢复与世界各国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的正常关系,”他分析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指出:“中日两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新条件,即解放了的新中国和战后要求和平的日本。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怀着对真理的渴望,搭乘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启程,赴欧洲勤工俭学。这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周恩来。
《北京日报》2010年11月8日刊载《师哲回忆抗美援朝二事之考辨》一文中,认为“周恩来是带着‘不出兵’的意见去见斯大林的”。是这样的吗? 此文在引用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共同回忆这段曲折的决策过程的对话时,只引用毛泽东讲:“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着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却删去了周恩来说:“两种意见,要他选择。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肩负历史使命,积极奔走于西安、杭州、庐山、南京、武汉、重庆、延安等地,深入大后方城市的街道社区和硝烟弥漫的前线战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周恩来还走出国门,远赴苏联,在治疗臂伤的同时,进一步介绍宣传中国的抗战情况,加强中共与苏联的直接交流和联络,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大量援助,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力量。
周恩来看后指示:我判决美国间谍是我内政,有我们自己的法律尊严,与联合国何干?!如我告到联合国,是我自己套上圈子。至于敌人大骂,我们才不怕!对危害我国家的外侨,要按我国法律办,一定要判刑,对其中表现好的,可另行对待。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一次,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要离京回国,周恩来带着几位将军一起去送行。 到了机场后,西哈努克亲王登上飞机,从舷窗里冲着大家挥了挥手,飞机开始起飞了。
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我自1961年从驻罗马尼亚使馆调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以后,一直担任中央领导的主要罗文翻译,因而经常有机会随同周总理工作,几乎三天两头,或白天或深夜,被召去为周总理会见外宾担任翻译。在陪同总理会见的无数个外宾中,周总理同罗马尼亚共产党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的会见,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