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身后没有个人财产,没有墓地,没有子女。他鞠躬尽瘁,将一生奉献给了人类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
吴庆彤(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一生两袖清风,从来不收任何形式的礼物。有两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问题。
没有从严的党性意识,何谈筑牢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没有从严的党员身份意识,何谈夯实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周恩来在革命战争年代两次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问”,应该成为每一个党员经常审视党性、明辨身份的自我叩问。 周恩来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典范,即使在长征的艰苦环境中仍然主动认真地参加组织生活。
我是1965年入伍到中央警卫团的,1972年12月调中央警卫局警卫处任连职警卫参谋,1974年3月调周恩来总理住的三○五医院警卫值班室工作。一直到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后我才离开。
这是毛泽东与周恩来在1949年写给宋庆龄的书信。 走进宋庆龄故居,很多观众都会在生平文物展的一个展柜前凝视良久。
周恩来读史、鉴史同学习、工作可谓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他很早就阅读了四大名著、《说岳全传》、《镜花缘》等传统经典;上小学时,课余时常爱读《离骚》、《史记》、《汉书》等书;到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涉猎西方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经典著作。
1966年,周恩来总理到邢台慰问地震灾民时,发现群众面对西北风而坐,便坚决要求改变会场布置,让卡车开到南头,作为临时讲台,让几千名群众转过身来。人们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背风而坐时,看到呼呼的风沙打着周总理的面颊,才恍然大悟,几千个心为之震颤。
阳春时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要开了。 伟大的人格是超越时空的。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笔谈 周恩来总理是全党楷模、世纪伟人,是为民务实清廉最难得的典范、是破除“四风”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最锃亮的镜子。我们要以周总理为镜,往深处照、往细处照,照出真容、照出差距、照出方向、照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