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1964中法两国摆脱美苏两大阵营束缚建交始末

王中天

2020年12月09日07: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到中国谈判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两大阵营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时期。在这两大阵营中,都有主张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国家,那就是在西方阵营里的法国和在东方阵营里的中国。中国与法国一样,不甘于成为其他国家的附庸,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点,如两国都拒绝在美苏一统之下的防止核扩散条约上签字。共同的外交原则和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使两国开始走到了一起。

  法国是北大西洋集团的重要成员国之一。美国想在北大西洋集团中当盟主,常常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这引起了欧洲一些成员国,特别是法国的不满。他们同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矛盾逐渐增多,争论和分歧也不断加大。

  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上台执政。他一上台,就重提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独立自主等口号,把矛头直指美国,法美之间的矛盾与争执不断加大和升级,控制和反控制的较量在暗中进行。美国千方百计要推行其“在美国领导下的大西洋共同体的欧洲”的计划,与英国结成特殊的盟友关系,力图把西欧置于美国的绝对影响和控制之下。而以法、德等为主的欧洲派,则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作为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纲领性口号。

  60年代初期,两派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地步。法国从实力地位出发,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和核讹诈政策,一边积极建立自己独立的核力量,一边大力团结除英国之外的西欧五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试图在欧洲形成一个反苏抗美的第三种势力。

  看到欧洲一天天失去控制,美国十分恼火。面对法国的挑战,美国军事、经济双管齐下,向法国施加压力。美国首先抛出所谓的多边核力量计划,迫使法国交出自己的核武器;其次向欧洲共同市场内“掺沙子”,力促英国挤入欧洲共同市场,以牵制和削弱法国在欧洲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拉拢意大利、荷兰等国;向联邦德国施压,破坏法、德一体化合作计划。

  戴高乐也不示弱,先是在1963年春,拒绝了美国炮制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后又在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布鲁塞尔谈判中,以强硬的态度迫使这场潜藏着美国阴谋的谈判破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分裂日益公开和深化。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不得不调整他的外交政策,以抗衡美国。这时,他想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打通与中国的正常关系之路,就可以提高法国的战略地位,因而与中国沟通,便成为戴高乐全球战略中重要一环。

  虽然戴高乐有意同新中国发展关系,但在当时,法国政府仍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而中国必须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直至最后胜利。因此,中法建交一直无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定》,结束了战争,从根本上扫清了中法关系中的障碍。

  1963年,戴高乐认为正式建立中法外交关系时机已经成熟,遂派老牌政治家、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作为他的代表,到中国进行谈判。

  这年,中国外交部接到了富尔的信,信中提出他希望来中国访问。经过研究,中国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由于两国尚未建交,不可能通过外交部进行邀请,于是中国就按照当时的惯例,交由中国外交学会来处理此事。中国外交学会是一个半官方的民间机构,隶属于外交部,当时的会长是张奚若。

  张奚若立即向富尔发出了正式邀请函。富尔曾于1957年来华访问过,亲眼看到过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做了认真的研究,曾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法国不应当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戴高乐在不同程度上也同意他的看法。

  为避免外界注意,富尔将这次访问对外宣称为私人访问。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