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中国通”基辛格博士秘密前往中国

顾保孜

2020年11月27日07: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文摘自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作者:顾保孜 摄影:杜修贤,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次美国总统没糊涂,派了他的高级顾问——“中国通”基辛格博士秘密前往中国,为他“投石问路”

  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踏入北京,开始了他48小时的秘密访华旅程。

  美国这次派密使前往头号敌对国家,是有着深刻时代背景的。

  由于美国一直奉行封锁、遏制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核垄断已不复存在;经济上受到西欧、日本的有力挑战;苏联军力不断增强,对外全面扩张,态势咄咄逼人。美国深陷越战,损失惨重,摆脱越战泥潭已成当务之急。尼克松期盼同中国改善关系,有助于“结束那场战争的苦恼”。通过美中和解,还可提高其与苏联谈判“军备控制”的资本和增强其在全球与苏联争霸的战略地位。他也认识到,中国已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不可能再把中国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了。

  就中国而言,迎接美国密使到来,也是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日趋恶化,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缓和对美关系,有利于抵抗苏联的威胁;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大业;同时还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在外交上打开新的局面。

  正是由于上述形势的变化,二十多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缓解了。但从双方改变看法到尼克松访华,经历了数次互相试探和逐步接触的过程。从中国请斯诺上天安门城楼到毛泽东和斯诺谈“请尼克松来谈”,再到中国与美国运动员接触,继而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一系列“破冰”举动之后,两国领导人都心里明白:他们的手既然能够握住小小乒乓球,同样也能握住地球。

  乒乓外交不仅带给东西两大国一个民间交往的机会,同时也成为打破两国之间封冻了22年官方交往的机会!“小球”顺利地推动了“大球”,将中美官方正式接触的时机推进到成熟的季节……

  这一次,尼克松总统丝毫没有再犹豫,他乘热打铁,再接再厉,三个月后,派出了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曾以“中国通”著称的基辛格博士秘密前往中国,为他正式出访中国“打前站”,制定出“瓜熟蒂落”的时间表。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巧妙地避开西方国家的耳目,通过巴基斯坦第三国秘密飞往他们心中的神秘国度——中国。

  中午12时15分,基辛格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飞行,出现在北京南苑机场的停机坪上。来迎接他的是被毛泽东称为“遇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元帅。此时,他已担任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职。他身后是颇有外交风度的黄镇大使和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

  杜修贤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特殊而神秘的时刻,这张秘密来华的照片在很久以后才得以公开发表。

  基辛格与叶剑英寒暄几句之后,快速坐上了中国制造的“红旗”牌轿车。它是中央领导人特有的一种身份象征。

  那时的北京,路宽车少人稀,根本不需要什么交通管制,便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目的地。

  基辛格很快在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下榻。这个国宾馆完全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从里到外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在外国人眼里很是迷人。

  午餐由叶剑英主持,这个说是简便的欢迎宴会却显得相当隆重。

  基辛格第一次在中国品尝中国菜,便由衷地认同毛泽东关于“中国菜”是中国对人类一大贡献的说法。

  基辛格就餐之后顾不上休息,急于想见中国总理。因为,他称病“感冒“的时间只有两天,而且只有见到了中国的总理才能知道自己此行目的能否达到。

  很快,基辛格就被告知,周恩来总理正在前往国宾馆的路上,马上到他住的6号楼来举行会谈。

  基辛格站在楼门口迎接周恩来的到来。

  周恩来快步走到基辛格面前,用他那受过伤的右手与基辛格伸紧紧相握,并使劲抖动了几下。

  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很有分寸地点点头,并幽默地补充了一句:“遗憾的是这是不能马上公开报道的握手。否则,全世界都会震惊的。”

  其实,当周恩来从车内走出来。第一眼,基辛格从心里就喜欢上了这位神采奕奕的总理阁下。他与周恩来的友谊继而发展成与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一直持续至今。

  1971年7月15日,一个震惊世界的公报随着电波传向世界各地。它的公布人一个是周恩来总理,另一个是尼克松特使基辛格。这是基辛格秘密来华和周恩来几次会谈后的成果。

  公报全文不过200来字,从起草到达成协议也不过只有几十个小时,可是为此却花费了相当大的气力。为了准确表达双方的意思,避免“谁先主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句话一句话地磨,已经不是在咬文嚼字了,而是在咬撇嚼捺了。负责起草公告的黄华和章文晋,几乎到了把公告嚼碎了还能倒背如流的程度,才算将其基本定型下来。可是最后定稿时,周恩来还在一遍遍地仔细琢磨措辞,考虑尼克松要求来华,我们才邀请,他们美国的面子难看,就将“要求”二字去掉,加上“获悉”,使这句话变成“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改动,基辛格喜出望外,拍手称好。当即就爽快地同意在他秘密离开中国的第四天,即15日同时由中美两国向外界宣布这个公报。

  这个惊天动地的公报发表后,世界的目观都转向中国和美国之间,翘首瞩目着美国总统把手伸过太平洋的时刻。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