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着眼长远处置重大灾害

张谨

2020年09月07日08:12    来源:学习时报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每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都能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第一时间作出决断,调动国家资源,全力以赴做好救灾赈灾工作,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大灾之后认真吸取教训,铭记前车之鉴,在挫折中反思,倾心谋定治本之策、长远之计,让同样的问题不再重演。

淮河泛滥后的兴修水利之举

1950年夏,淮河流域连降大暴雨,造成洪水四溢,淮河平原一片汪洋,几成泽国,村没物毁,大量民众无处藏身,攀树爬屋,惨象环生,损失严重。仅豫皖境内受灾面积就达4000余万亩,受灾群众达1300百万人。

严峻的水情,严重的灾情,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周恩来亲自指挥调度,举全国之力救济灾民,先后给灾区调拨粮食、盐、煤等生活必需品,发放籽种贷款,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支持恢复农业生产。

在全力以赴救灾的同时,周恩来根据毛泽东要求,紧锣密鼓着手治淮水利工程的筹备工作。他在听取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关于淮河严重灾害和目前治淮的情况汇报后,坚定地说:“水灾是非治不可,如果土地不洪就旱,那就土改了也没有用。”他还把淮河治理的消息告知从淮安来京的八婶母,说“家乡要挖一条大河啦,从洪泽湖一直到大海”,与家乡亲人一起分享喜悦。他所说的这条大河就是治淮工程的重头戏苏北灌溉总渠。

为了凝聚共识和力量,周恩来在1950年8月24日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作报告时,郑重指出在全国规模上进行建设,“要先从几件基本工作入手”,首要的是“兴修水利”,而几条主要河流中淮河排在第一位。10月14日,政务院颁布了由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1月3日,周恩来主持政务院会议,态度十分明朗地表示,淮灾最急,是非治不可的,并且提出“统筹兼顾,标本兼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分期完成,加紧进行;集中领导,分工负责;以工代赈,重点治淮”的治淮五项原则,进一步明确:“治淮总的方向是,上游蓄水,中游蓄泄并重,下游以泄水为主”。在毛泽东关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激励下,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淮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患逐步向水利转变,淮水安澜的美好愿望逐步成为现实。

细菌战后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1月下旬,丧心病狂的美国侵略者发动大规模细菌战,连续在朝鲜、我国东北和青岛等地投掷带有鼠疫、霍乱、脑膜炎、副伤寒等多种病原体的苍蝇、蚊虫、蜘蛛、蚂蚁、臭虫等带菌昆虫30多种,引起许多以前没有发生过或很少见的传染性疾病,并在污染区造成流行态势,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获得情况反映和毛泽东有关“请周总理注意此事,并予处理”的批示后,周恩来随即拟定行动计划,采取应对措施,化验病菌,“向全世界控告”“发动反对美国进行细菌战的活动”“进行防疫动员”,争取国际合作等。3月14日,他主持政务院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民防疫运动,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亲自担任主任。3月中旬,以中央防疫委员会主任名义,先后发出《关于反细菌战的指示》和《关于加强防疫工作的指示》,划定防疫区域等级,因地施策,督促加强领导,做好群众宣传,相关工作一直“坚持到秋后”。

在“将敌人的细菌战粉碎”的同时,周恩来就“把我们的卫生工作借此提高一步”摆上了议事日程,努力化疫情危机为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契机。1952年12月11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周恩来到会作报告,强调对于卫生工作,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把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下去;阐明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如果不与群众运动结合,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原则就不可能很好的贯彻;建议卫生工作的方针要增加一条,即“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2月31日,周恩来签署了政务院《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决定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将中央防疫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爱国运动委员会。自此,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新中国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

邢台地震后的防震抗震工作

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强烈地震。此后余震不断,次生灾害严重,共有8000余人丧生,38000多人受伤,受灾面积达到32000平方公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

当日,周恩来获知邢台地震消息后,立即指示卫生部派医疗队前往救护,并连夜召集国务院和总参有关人员开会,商定紧急驰援措施。第二天下午,他冒着余震危险,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赶赴灾区,听取当地政府的情况汇报,了解灾害详情,先后三次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隆尧、宁晋等地慰问受灾群众,调度人力、物资,指挥救灾抢险工作,向灾区人民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庄严号召,极大地鼓舞了震区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周恩来一手抓救灾,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一手开始抓地震的预测预报、防震抗震工作,从长计议,着力解决关乎民生的长远问题。

1966年4月1日,在视察中国科学院地震考察队时,周恩来指出,必须加强地测预报研究,做到准确及时。又对科技大学地震专业的学生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4月7日、10日,他两次约见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地质部等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讨论地震预报和地震划线问题,反复强调地震预报的重要性,要求加强研究,尽量探索规律,争取从邢台地震中找出地震预报的头绪。27日,在接见李四光等著名专家时,语重心长地说: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搞好地震预报,这是我交给你们的任务。5月28日,周恩来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的代表,要求抓住邢台地震,各方面大力协同,“要在地震问题上也放出异彩”。此后,在周恩来的敦促和指导下,组建了专门的地震办公室,召开了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成立了国家地震局。新中国的地震科学事业,以邢台地震为起点,负重前行,得到了迅速发展。

(责编:张鑫、唐璐)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