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易
2020年08月31日14: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在漫长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与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过交往,华侨领袖庄希泉就是其中一位。
庄希泉,1888年9月生于厦门,祖籍福建安溪。庄希泉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为民主革命两次下南洋筹款,后又赴新加坡办实业、兴教育,期间与陈嘉庚交往密切;他一生追求进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事业,曾为革命三次被捕入狱;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庄希泉是继陈嘉庚之后又一位在华侨界享有著名声望的华侨领袖,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诸多高层人士所敬重。
庄希泉与周恩来虽然会面较晚,但渊源颇早。1927年春,庄希泉从日殖台湾出狱,摆脱监视后登陆上海,并以“庄一中”名义登报声明对日帝的反抗。不久,即取道长江经武汉辗转至福州,与已是共产党员的妻子余佩皋会合重逢。其时,正值第一次大革命末期,蒋介石开始举起屠刀挥向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福建的白色恐怖气氛更是浓厚。庄希泉作为知名民主人士,与福建的地下党员、国民党左派等受到周恩来等共产党高层的关注。为防万一,是年3月底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林云影(曾是庄希泉筹办厦南女学的教师)送信给福州的庄希泉、余佩皋等,提示防范蒋叛变。事后证明,周恩来的信非常及时,4月3日福州即爆发了反革命事件,成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前奏。庄希泉等因获信及时得幸脱险。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登陆香港,大肆搜捕所谓的“敌性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亲自部署,要求尽快把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抢救出来。活跃在南粤一带的东江纵队具体实施大营救。营救行动历时近200天,行程万里,遍及十余省市,共营救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著名人士及其家属800余人。这一行动,挽救了抗日民主力量,赢得了中间人士的衷心支持,被茅盾赞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由于庄希泉早被日本人挂上了号,他也是党指定营救的民主人士之一,但他忙于工作,没有随组织撤离,而是稍后和几位朋友一起走的。尽管如此,周恩来两次对庄希泉等的关注和救助,仍让庄希泉很是感念,他对党的政策和举措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庄希泉与周恩来的第三次接触仍然是间接的,但有具体的中间人,意义也更大。时间是在全国解放前夕。1948年底,庄希泉由新加坡返回香港,住在老朋友、地下党员张兆汉家。张兆汉时任华南分局直属福建特支书记,组织“新民主福建建设委员会”,庄希泉和庄成宗、黄长水、王雨亭、张楚鸣等人均加入,不久他又担任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在港期间,庄希泉与接替连贯负责联络华侨、开展统战工作的中共香港分局工委书记饶彰风来往密切。
一天,饶彰风约见庄希泉,饶彰风表示,新中国成立在即,中央准备成立一个华侨事务的专门机构,领导海内外华侨参与祖国建设和革命斗争。届时打算邀请海内外有巨大声望的华侨领袖陈嘉庚担纲此项工作,并拟请庄希泉作为特使前往新加坡面邀。
庄希泉闻言十分兴奋和惊喜,当即表示竭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但他这时还不知道,指定庄希泉为中共特使赴新加坡面邀陈嘉庚的正是中共领导人周恩来。
原来,1949年初,天下大局已定。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开始考虑筹备新政协、成立新中国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新政协的召开不能没有华侨代表,要积极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新中国的建设今后更不能缺少广大华侨的参与。因此,要确定一位侨界领袖来参加新政协,领导新中国华侨工作。中央认为,陈嘉庚是著名的南洋华侨领袖,对祖国抗战和人民解放事业贡献殊勋,海内外有口皆碑,而且在海外率先响应中共的“五一”口号,由他来担当此任最为合适。为促成陈嘉庚北上,党组织决定派一位党内和陈嘉庚均信得过的人作特使,专程前往新加坡面邀。派谁去呢?香港地下党组织向中央推荐庄希泉,周恩来也认为,庄希泉政治性很强,一贯致力于民主和革命,很适合这项工作,遂指定为他。因此,张兆汉请庄希泉至港后,由饶彰风向他传达了中央的意见。事后表明,庄希泉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
陈嘉庚返回中国大陆任职后不久,庄希泉也自新加坡经香港、上海至北京,先后被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生产救济司司长、难侨处理委员会主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此间,庄希泉多次有幸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961年8月,陈嘉庚逝世,周恩来任治丧委员会主任,亲自为陈嘉庚灵柩执绋,参与其中的庄希泉深切感受到人民总理对华侨的尊重与关爱。
1965年4月,华侨委员会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原本他是来治病访友的,却不想在庄希泉引荐下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位客人名叫李光前,1893年出生,福建泉州南安县人。他乃是陈嘉庚的爱婿,新马华侨界的商业巨子,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一位有名的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5月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李光前夫妇。庄希泉和廖承志、方方等华侨界人士陪同参加。
在交谈中,庄希泉和廖承志简要介绍了李光前的爱国义举,还讲到李光前兄弟当年接办《南洋商报》后,号召海外侨胞抗日救国,新中国成立后又客观报道国内经济建设、注重维护华侨利益的情况。
周恩来频频点头,高度赞扬李光前的爱国爱乡之心,语重心长地说:“凡是为祖国作过贡献的华侨,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还说:“嘉庚先生、光前先生翁婿的爱国壮举,是一段千秋佳话呀!”
整场会见气氛热烈。随后,主宾一起在松竹梅大幅屏前合影留念,李光前夫妇分列周恩来身旁,庄希泉他们陪同左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
在和李光前握别时,周恩来再三叮嘱:“既来之,则安之,国内有不少优秀专家,相信能尽快地为光前先生治好病。”
李光前夫妇对周恩来的关心表示感谢。
归途中,庄希泉告诉李光前:“总理大公无私,每日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公忠体国,勤政为民,他是国家的柱石,德高望重,前无古人。”言语中表露出对周恩来的无比崇敬之情。
李光前也深深仰慕周恩来的风采,由衷道:“祖国有总理这样的领袖,复兴有期啊!”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样一位勤政爱民的人民好总理,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76年1月撒手人寰。巨星殒落,举国含悲,尽管此时“四人帮”依然肆意横行,但全国人民仍以各种形式举行哀悼活动。
在北京三里屯一处不起眼的四合院里,庄希泉也在举行小型的悼念活动。此时的庄希泉虽然已是88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对着总理的遗像伫立默哀、鞠躬悼念。此时的他,想起多次在危难时总理的关爱、在工作中总理的谆谆言语,想起总理的音容笑貌和那如老牛拉犁般的身影。想起这些,庄希泉不禁热泪盈眶。他坚信妖魅终将被正义铲除,而光明就在不远,因为那是总理的遗愿,是人民的呼声!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