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07:4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楹联始于五代,盛于清,本质是一种对偶文学,从骈文、律诗、词曲的长河中不断采撷浪花而成,形式更加灵活,其议论性、实用性也更强。楹联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内容丰富,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联,深具中华美学精神,至今读来口齿生香,心神激荡。
楹联之美,在于如画如诗。“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有色有声,极富想象力,让人觉得山高水长,如在眼前。“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此联乃郑板桥所撰,其从容淡泊,颇得刘禹锡《陋室铭》之神韵。“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这是副集句联,上联系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系南宋陆游的诗句:“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大意是说自然界的清风明月所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所以无价。两者相隔百年,经后人妙手剪裁,勾勒出一片心境澄清的图画。很多楹联都是送给大自然的一枚书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绿水流淌,带走的是岁月,青山矗立,留下的是逸情。
楹联之美,在于奇思妙构。楹联是汉字文化运用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不仅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衍生出一些趣巧联,使文人在出联对句的“交锋”中平添了难度。有谐音对,“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看似四样植物,却暗含因何,有幸,得偶,不须媒的语意双关,道出了缘分的喜悦。还有无情对,“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风马牛不相及,既莫明其妙,又妙趣横生,“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字字工稳,却出其不意,这也许就是国人含蓄的幽默吧。最难的是字形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上联五字偏旁是“火金水土木”,下联五字偏旁是“木火金水土”,五行相生相克,意境美不胜收,可谓巧妙至极。
楹联之美,在于情志寄托。楹联相对于诗词而言,比较短小浓缩,且要挂在楹柱之上,更需直抒胸臆,提炼“金句”。朱熹曾撰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纳天地古今于联内,表达修身治学的志向。明朝大臣杨继盛在诏狱里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是他一生报国为民的诠释,“铁肩”与“辣手”,足见一个人的担当与无畏,这种疾恶如仇、横眉冷对的浩然正气所包裹的,是一颗炽热的丹心。清朝林则徐有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被林则徐以海与山喻之,顿时觉得生动妥帖,这也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长联为蒲松龄所撰,整副对联张弓如满月,气势磅礴,更催人奋进,蒲松龄屡试不第,但他笔耕不辍,终以《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有志者事竟成”和“苦心人天不负”已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是周恩来早年的一副自勉联。虽只有寥寥八个字,但却豪情万丈,气贯长虹,我们能感受到他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
楹联之美,在于哲思论道。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撰写楹联也是总结个人体悟的过程,留心者,处处皆学问,处处皆楹联。有一副楹联从竹梅中寻到做人的道理,“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将天然景物赋予可贵的品格,给人以启迪。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一副楹联,向来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对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功业进行高度概括的同时,也有“讽谏”之意,此联叙事寓情,怀古喻今,甚有哲理。河南南阳内乡县衙三省堂悬挂着一副楹联天下皆知:“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语言朴实,感人肺腑,很有辩证思维和爱民情怀,劝诫为官者要摒弃特权思想,以廉政勤政、为民造福为己任,值得今人借鉴沉思。
楹联文化是中华国粹、民族瑰宝,广受人们喜爱,群众基础深厚,只要楹联爱好者孜孜不倦地钻研学习,善于品味和挖掘楹联之美,就一定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佳联涌现出来。
(作者蔡相龙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