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青年周恩来和天津《益世报》的一段文字缘

杨爱芹

2020年03月26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

1919年5月4日,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到天津,青年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纷纷集会、通电、示威,支持北京学生运动,随后成立的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成为天津响应五四运动的核心力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青年周恩来回到了天津,积极投入到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

在天津的报纸中,报道学生运动最积极的是《益世报》,这也是周恩来常读的一份报纸。当时,《益世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火烧赵家楼、怒打卖国贼的情况,对京津两地的学生运动及时追踪报道,不但发表了《各界联合会确定赴京代表名单》、《请愿代表坚持斗争》等多篇文章,还通过报道市民日常抵制日货、小学生抛弃日制铅笔等事情,把群众同仇敌忾的细节展现出来。女界爱国同志会游行请愿、集会演讲,《益世报》不但以大篇幅追踪报道,发表《女学界之光荣史》、《女界爱国同志会再次游行演说宣传抵制日货》等文章,还称赞她们谱写了女学界痛切感人的光荣史。《益世报》的爱国立场,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给周恩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为了使五四运动的影响更加深入,天津学生联合会决定创办一份报纸,作为战斗的喉舌。1919年7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周恩来任主编。这份报纸质量高、影响大、发行广,南京的《少年世界》评价道:“天津学生办的报有点价值的自然要算这报了。”上海的《新人》甚至认为其“敢说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由于报纸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天津警察厅向印厂施压,还派出军警逼迫报纸停刊。其他报馆慑于政府的压力和威胁,也不敢承印。在这个紧要时刻,《益世报》毅然出面代印,解决了周恩来的燃眉之急。

由于这种交往,周恩来希望《益世报》能一直充当社会的喉舌、舆论的先锋。但这时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对《益世报》非常不满。1919年8月,日本无视中国主权,在山东随意逮捕中国人,山东各界人士集会示威,北洋政府宣布全省戒严,并委任济南镇守使马良为戒严司令。马良上任后,即派出大批军警沿街巡逻,机关枪队、马队背着大刀、拿着绳子,在街上耀武扬威、肆意横行,遇有演讲宣传的学生就鞭打逮捕,还派军队封锁学校,不准学生外出,并以“结党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逮捕了72岁的回民爱国领袖马云亭老人和朱氏二兄弟,严刑拷打后绑赴刑场枪决。此事传到天津,引起群情激愤,同声讨伐。而此时《益世报》却天天报道军阀争斗,对“济南血案”一字不提。

1919年8月5日,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表《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文中说:“我是爱《益世报》的,当着五四运动后,《益世报》终算是敢于发言,我们也很尊重他。但是总觉他没有一定目标,拿着现在现象看,我很盼望《益世报》不要让社会回想当年。”8月6日,周恩来又写了《再问〈益世报〉》,重申国难当头,内政外交事事紧急,《益世报》应该负起转移社会趋向的责任,引导国民关注国家大事,在政治事件面前,有个明朗的态度。《益世报》转载了周恩来的文章,并迅速转变关注热点,陆续发表了《山东学生为反对马良致全国父老书》、《津回教徒摘匾痛斥马良》、《各界联合会通电各省请诛马良》等文。8月23日,山东、天津、北京、唐山等地各界代表到总统府请愿,总统拒绝接见,当晚代表们被捕。随后,京津两地学生数千人在总统府前请愿。周恩来率天津学生五六百人赶到北京,在总统府外露宿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代表,并发动舆论积极开展营救活动。在广大群众爱国运动的压力和各界人士的营救下,政府不得不在8月30日释放了被捕的全部代表。对于这些斗争,《益世报》登载了《京津请愿代表被警厅拘捕》、《请愿代表被拘押,刘清扬坚贞不屈》、《天津各界集会欢迎被释之请愿代表》等文章报道斗争情况,又发表了《敬告各团体书》、《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盛况》、《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宣言》、《马骏回津叙述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情况》等文章跟踪报道学生的斗争情况。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周恩来的文章及行为让《益世报》主编徐谦看到了这个青年人的才华。1920年,周恩来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临行前欣然接受益世报社的邀请,作为特约记者为该报撰写海外通讯。周恩来在欧洲为《益世报》写稿有一年多时间,共撰写了57篇通讯,近25万字。1946年周恩来在接受《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李勃曼采访时曾回忆道:“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

这57篇通讯内容丰富,见解精辟,注重时效,平易流畅,及时报道了国际形势和重大事件,给国内读者提供了欧洲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举其要者,大致有以下两方面:

(一)反映欧洲社会情况。一战后,英国爆发经济危机,资本家为转移损失,采取了降低工资、延长工时、裁减工人等手段,这些举措首先引起煤矿工人忍无可忍,他们为生存举行联合罢工。这件事立即引起注重考察社会的周恩来的关注,他开始对此事进行详细的追踪,以《欧战后之欧洲危机》为题,给《益世报》写了第一篇旅欧通信,以后又就罢工斗争写了《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始末》、《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影响》等9篇通讯。

(二)反映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1921年2月,巴黎华法教育会出于利益考虑,武断地宣布同勤工俭学学生解除经济关系,对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停发维持费。其后学生们又听说华法教育会职员私吞国内救济勤工俭学学生的捐款,更加气愤。他们联合起来到中国驻法公使馆前请愿示威,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和求学权。法国当局出动警察驱赶毒打请愿学生,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即二月事件)。周恩来就此写出长达2.5万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益世报》分10天连续刊载。

1921年6月,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斗争,周恩来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通讯。这次斗争围绕着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展开,在法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团结起来商讨对策,他们在巴黎举行拒款大会,揭露借款内幕,谴责军阀丑行。最后北洋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暂缓借款。周恩来从事件一开始就详细报道其进展,先后写下了《旅法华人拒绝借款之运动》、《中法大借款竟实行签字矣》、《中法大借款案之近讯》等文章。

法政府当局和北洋政府对勤工俭学学生发动的拒款斗争非常不满,决定为难和整治学生。中国驻法公使馆发布布告,停发在二月事件后改由使馆发放的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维持费;里昂中法大学也发出通告,拒绝勤工俭学学生入学。这两件事实际上把很多学生逼上绝路,学生们赶到里昂,占领中法大学,掀起了第三次斗争高潮。法国政府出动大队警察,把学生押送到一座法国兵营里囚禁,不久强行遣送回国。周恩来就这一事件写了长达3万字的长篇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分18天在《益世报》上连载。

周恩来撰写的这些通讯,言辞犀利愤激,切中要害,关注的是社会革命、工人罢工、学生运动,体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过程。在对英国罢工工人的追踪报道中,周恩来提出,改良渐进的道路不能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的报道中,他满怀激情地写道:“途穷了,终须改换方向;势单了,力薄了,更须联合起来。马克思同恩格斯合声嚷道:‘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啊!’他们如今也觉悟了,全体勤工俭学的同志们,赶快团结起来啊!”1922年2月6日,周恩来为《益世报》撰写《劳动世界之新变动》,通过大量事实,有理有据地阐明社会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周恩来的文章充满了革命色彩,既是欧洲情况的实录,又是鼓舞斗争的号角。《益世报》敢于发表这些文章,也体现了它当时追求民主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倾向。

在对欧洲社会现实的调查和参加斗争实践的过程中,周恩来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6月,旅欧青年中的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执委,不久主编机关刊物《少年》,后来又担任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书记,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由于革命活动繁忙,他不得不停止撰写《旅欧通信》。回国之后,周恩来因忙于政治活动,中断了与《益世报》的联系。

《益世报》曾与《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并称民国四大报,但因后来停办,今天已少有人知。重温青年周恩来与《益世报》的这段笔缘,可以丰富我们对他早期革命生涯的认识,加深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感悟。

〔作者杨爱芹,女,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天津300387〕

(责编:张鑫、唐璐)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