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与“南开新剧团”

2020年01月21日11:10    来源:天津日报

  南开学校是中国最早开拓校园戏剧的学校,南开新剧团成立后,更是一个组织健全、宗旨纯正、领导得力、团结齐心的业余剧团。1909年(清宣统元年),张伯苓校长带头倡导新剧运动,自编自导自演三幕讽刺剧《用非所学》。南开每年校庆和学生毕业期间都要编演新剧和改编上演中外名家剧本,此演剧传统一直持续数十年之久,而且该传统与南开教育体制有极大关系。早在办学初期,张伯苓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要德智体美四育并进而不偏废。”南开教育的全部过程,都是贯彻这一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口皆碑的办学特点,即:书要读活的,造就“现代能力”之学生。正如后来周恩来与李勃曼谈到个人经历时所言:“南开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周恩来所指的“正常”和“自由”,是指南开学校不仅社团活跃,而且文体等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生活轻松活泼,充分显示青年人朝气蓬勃、活泼欢愉的精神面貌。实践证明,这种“正常而自由”对人才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周恩来便是其中一位。

  周恩来刚进南开校门,便热心从事公益活动,一方面与他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与他积极向上的做人品格有关。而南开社团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南开新剧团,它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业余文艺团体,在当时享誉整个北方地区。南开话剧运动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周总理生前曾指出:“写中国话剧史,不能忘记北方话剧发展史的历史。”他的话,不仅是指1914年创办的“南开新剧团”,还包括北京、天津以及北方各地的话剧运动,而他本人就是南开新剧团的第一批团员。

  1914年11月17日下午,南开新剧团在本校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新剧团组织健全,共划分为四个部,即编纂部、演作部、布景部、审定部。公举职员团长一人,各部正副部长各一人,庶务兼会计二人,书记二人。团长时趾周、副团长张彭春。下设部长均由师生分别担任,布景部正副部长分别为华午晴和周恩来。

  与周恩来同届校友黄钰生回忆当时新剧布景设计时说:“或由学生动手制作,或聘请外边工人师傅来绘制。逼真考究,引人入胜……由于周恩来同志担任布景部的负责人,所以他为新剧团的布景装置很下过一些功夫。”当时南开新剧团上演新式话剧在布景设计上走的是写实主义的道路。周恩来在校期间,南开新剧团上演的《一元钱》《华娥传》《仇大娘》《一念差》等许多戏的布景,都是由布景部华午晴和周恩来监督制造,由于华午晴担任教学任务,具体工作均由周恩来承担。

  周恩来在校期间参与七部新剧演出,有六部戏均饰演女角色。五四运动之前,社会上的风气比较保守,“男女大防”之事尚不能完全冲破,男女不能同校,更不能同台演戏。南开新剧团刚刚成立不久,学校演戏不能没有女角色,所以周恩来主动请缨,担负起这个重任。1914年10月,南开新剧团在校庆十周年纪念日上演八幕剧《恩怨缘》(又名《恩仇记》)。在这部剧中周恩来初试表演才华,饰演剧中人物烧香妇,这是他迈出男扮女的第一步。

  周恩来第一次饰演女主角是七幕新剧《仇大娘》,剧中他饰演蕙娘,该剧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改编而成,1915年5月上演。此后,周恩来又参与《一元钱》(又名《炎凉镜》)《华娥传》《一念差》《千金全德》《醒》等剧演出。周恩来第四次参加新剧演出是《一念差》(又名《叶中城》),与此前不同,这次他在剧中首次饰演唯一的男角色李公子。

  在这些新剧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一元钱》和《华娥传》。《一元钱》是周恩来第二次饰演剧中女主角──孙思富之女孙慧娟。1915年10月17日,新剧团为庆祝建校11周年上演新剧《一元钱》,该剧之所以受欢迎有四点:其一,《一元钱》属于现实题材话剧,带有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性质。其二,该剧所描写的人物,符合现实人的心理。其三,用写实主义手法,合理设置各幕布景,设计讲究、美观。其四,演员的表演入情入理入味,而其中的“味”恰恰体现出浓郁的“津味”效果。1926年10月22日,《大公报》刊文评论该戏的演出“天津人说天津话的社会写实剧确实是很好的”。《一元钱》是南开早期话剧的主流,后来成为新剧团的保留剧目。《华娥传》是周恩来第三次饰演剧中女主角华娥,该剧1912年在南开学校建校八周年纪念时首演,当时周恩来尚未入学。1916年2月寒假期间,南开学校再度排演此剧时,女主角便由周恩来饰演。新版《华娥传》增添了音乐效果,这在中国早期现代话剧中是不多见的。

  1921年之前,南开新剧团所演新剧均由师生自编自演,南开史料中有记载的编演剧目达五十余个。从1921年起开始采用外国剧本,先后演出过果戈理的《巡按》、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国民公敌》、莫里哀的《财狂》等。周恩来在校期间,基本以创编新剧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个人构思,集体创作,他曾参加多部剧的创编和剧本记录工作。

  自编自演新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保证有合适的题材和稿本,而这恰恰是新剧团的难题。当时,受欧美写实剧的影响,新剧团苦于无适合的剧本上演。故此,张伯苓校长提出要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1916年暑假期间,他亲自带队,召集新剧团成员十二人,前往津郊高家庄采风。参加的师生有时趾周、尹劭勋、华午晴、周恩来、李福景、于佩文、李纶囊等。每天他们三两成群,或泛舟河渠,或参观学校,或考察田间,精心构思,互评稿本,修改删减,最终有两部剧得到校长认可。(杨秀玲)

(责编:张妍、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