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朱德领导的第四次反“围剿”

张琦

2019年12月05日15:42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其战略部署是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万军队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同时以10万多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由于四中全会后派到鄂豫皖的张国焘和派到湘鄂西的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方针,大搞错误的“肃反”,削弱了红军的力量,使得战斗在这两个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先后退出原有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经过转战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边根据地。红三军经过转战,开辟了黔东根据地。后与任弼时等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合,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共同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红一方面军兵力7万余人。苏区中央局连续致电前线,要求主动出击,攻占城市。此时,指挥红军打了胜仗的毛泽东,却被指责为“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消极怠工”而受到排挤,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与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打破了第四次“围剿”,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红军发展到10万人,缴获了大批新式武器,红军的武器装备得到较大改善,连队还配备了不少当时还不多见的轻机关枪。中央革命根据地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也连成了一片。


革命根据地人民热烈庆祝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红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根本原因在于根据地广大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了土地,踊跃参军,从多方面支持革命战争。没有广大贫苦农民的全力支持,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些胜利也同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分不开。它主要是: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些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解决了红军如何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去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异常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它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而形成的。

(责编:张鑫、唐璐)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