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对外宣传的工作方法

杨彩霞

2018年08月20日17:09    来源:学习时报

  周恩来是我们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们党杰出的宣传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有关对外宣传的理论和工作方法,为塑造党和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增进国际社会理解、顺利开展外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真实不浮夸
  真实是对外宣传的生命。周恩来在外宣实践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些人同外宾谈话时常常只讲成绩不讲困难。周恩来认为,对外国人要讲真话,要谦虚,不要夸大已取得的成绩,更不要讲空话大话,成绩要讲,缺点错误和困难也要讲,这样的宣传才能提高我们在国内外的地位。“中国还很穷,很落后,这一点不讲外国人也知道,可能知道的还要多,所以‘不言’就太消极了”。1956年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埃及新闻代表团,真实而全面地向初次到访的客人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毫不掩饰。当他得知埃及的总编记者们要到中国各地访问参观时,特别叮嘱他们:访问参观时要多观察多提问,不要只听陪同人员的讲解,他们给你讲的可能都是好的一面,自己多观察才能了解全貌。正是周恩来所展现的大国自信和诚挚负责的态度,使埃及客人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充满信心和敬意。可见,求真的外宣行为确实可以赢得国际尊重。
  真实是争取主动的前提。有次外宾参观新安江水库,讲解员讲解说这个水库是世界上最好的。周恩来知道后说:“我们对外宣传既不要浮夸,也不要说得很玄,把我们什么东西都说成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要实事求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世界先进水平,可是我们解说员就这样讲,人家一问就回答不出来了……”他又说:“对于不实事求是的对外宣传,我们外事工作人员应该当场给予纠正,并敢于当面承认错误,应该有这个勇气。”在周恩来看来,凡事都不能绝对化,不能说好都好,说坏都坏,不能铁板一块,要一分为二,这才是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外宣工作成绩显著,即使有人不同意周恩来的观点,也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事实,这使中国获得了一种威信和力量,也使我们能在具体的对外宣传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求同不立异
  做好外宣工作的方法之一就是求同存异,求国与国之间共识,解国与国之间异议。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己召开的、任何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都无权参加的国际会议。当时,与会的一些国家代表仍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转,组成反共同盟将矛头指向了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会议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进行,前景似乎不妙。甚至一些美国记者的新闻草稿已经拟就:与会国家争吵不休,周恩来激烈反击,亚非会议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轮到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发言时,他首先将主要发言稿印发给了与会人员,未照本宣科,而是开门见山亮明态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第一句话一出口,会场气氛陡变,紧接着,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事实胜于雄辩,真诚足以动人,随后他讲述了许多亚非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亲善合作的具体事例,探讨了各国共同利益所在,唤起与会国的共鸣、同情与支持。这时,会场气氛明显缓和,周恩来不回避任何一个争论焦点,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巧妙地将那只企图搅乱会议秩序的黑手推开。接着,周恩来针对会上有人提出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问题、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和所谓的颠覆活动问题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回答国外记者的尖锐提问甚至挑衅时,周恩来坦率从容,谨慎而不拘谨,保密而不神秘,主动而不盲动,他说:“我们是容许不明真相的人怀疑的。中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周恩来用真诚自信的态度回应外界的怀疑甚至是诽谤,粉碎了有些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为新中国赢取了尊重和友谊。
  精准不随流
  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格局和世界人民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及时发出中国声音、准确表达中国理念、快速提高国际地位成为重大课题,这都要求我们迅速占领国际舆论阵地、发出精准声音。
  周恩来深谙此中道理,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他邀请富有国际声望和国际宣传经验的宋庆龄来创办一个对外宣传的英文刊物——《中国建设》。周恩来对《中国建设》的创办高度重视,从办刊方针、编委构成、作者选择到刊物定位、行政归属,都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他非常赞同以民主人士、宗教领袖和大学教授为主要编委,以专家学者为主要作者,以资本主义国家进步人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定位,并把刊物行政归属为救济总署而未纳入中央宣传机构体系。“大跃进”时,有人建议《中国建设》刊登更多有关政治的内容,周恩来却指示“要保持杂志原有风格”,如果刊登过多的政治内容,刊物就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反而宣传效果不好。随后陆续有人建议重新改组刊物编委会的人员身份构成等,周恩来都竭力保持刊物原有的办刊方针和刊物广泛的统一战线色彩。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国建设》不负众望,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保持真实报道的传统,及时准确客观地展现中国的文化和变化,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并将这一风格延续至今。
  发精准声,要内外兼顾,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西方话语,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周恩来要求刊物对外宣传时要深入接触国外受众,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的文化和习俗,量体裁衣,精准推送,用目标国家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问题。在具体技巧上,周恩来多次提及对外宣传不要只宣传大的概念,话语表达要具体化,因为能激发人的往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周恩来的这些宣传理念历久弥新,对今天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仍大有裨益。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