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30日16:41 来源:海南日报
冯白驹(1903-1973)
冯白驹(左二)与战友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编者按
红色七月,缅怀先烈。今年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同志诞生115周年。近日,为配合中国关工委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年过九旬的琼崖老革命、海南省关工委第一常务副主任何如伟,从学习琼崖党史的资料中,结合个人革命经历,编写了宣讲材料,以激励我省广大青少年学习冯白驹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持群众路线的革命精神。
冯白驹的名字,是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紧紧连在一起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我尚年幼不知晓冯白驹。我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曾见过且知道冯白驹是我们琼崖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同志,现在我回忆起来,真正懂得冯白驹同志,还是海南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8月,我担任中共文昌四区委委员兼昌洒乡党委书记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向昌洒革命老区扫荡,抓捕了我的亲哥哥,并于当天在昌洒墟将其杀害。因为我父母早逝,就靠这位哥哥养大成人,哥哥遇害牺牲我非常悲伤,也十分震惊。当时的区委书记邝世发安慰我说:敌人凶残杀害我们亲属是常有的,我们的特委书记冯白驹的父亲、妻子也都被敌人杀害牺牲了。这时我才从内心认识冯白驹,认为他就是一位不怕牺牲、不畏挫折的英雄。在冯白驹精神的鼓舞下,我没有被凶残的敌人压服,而且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我马上动员两位十六七岁的堂妹都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
1949年春,我到中共琼崖区党委党校学习两个多月,都是同区党委、区政府、琼纵司令部住在五指山的毛阳乡毛栈村。那段时光和冯白驹同志朝夕相见,我聆听过他的讲话指示,逐渐加深对他的认识,对他也有深切的感情。
冯白驹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这是1940年中央从延安派庄田同志到琼崖任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前,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同他谈话时讲的。庄田同志到琼崖公开传达宣传,使当时坚持琼崖革命斗争的同志都受到鼓舞教育。现在大家都清楚,琼崖人民坚持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就是冯白驹这面旗帜支撑过来的。
一 放弃学业 返乡革命
冯白驹1903年6月出生于原琼山县云龙镇长泰村,1925年从琼山中学考入上海大夏大学读书,读了一年大学,1926年初就放弃学业,返回家乡参加革命运动。因为冯白驹在琼山中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受到教育;到上海读大学,亲眼目睹了“五卅”惨案,思想上受到极大震撼;通过读大量进步书刊,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他开始认识到要使国家民族得到独立、富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
1926年他返乡时正当琼崖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党就派他到海口郊区领导农民运动,担任郊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在郊区农民运动中加深了农民阶级感情,密切同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由于他工作出色,经过考验和磨练,同年9月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从此,冯白驹由一位充满救国救民热血青年,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养育他的这片热土,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献给人类最壮阔的共产主义事业。
二 武装斗争 立下功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2日琼崖国民党反动当局也在海口和一些县城,开始向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开刀,几天就逮捕二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杀害了五百多人。冯白驹被迫从海口撤离回到琼山农村,刚好和主动撤离到农村的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汇合。根据王文明的指示,要他立即组建琼山县委,并担任县委书记。他们共同研究认为,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就要有枪杆子、有自己的武装。冯白驹革命意志坚定,斗争坚决,才华横溢,在王文明的指导下,他深入农村积极组织武装农军,并亲自带领农军,围攻谭墨反动民团,袭击四六桥修路护路反动军警,偷袭道崇团局,化装攻打大致坡,消灭当地民团等行动获得胜利,使琼山工农武装发展到两个大队几百人。这支队伍是参加1927年9月23日全琼武装总暴动的椰子寨打响第一枪的主力之一,为树立起琼崖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红旗立下功劳。
三 紧急关头 挺身而出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共广东省委把琼崖地委改为琼崖特委。当时因受以城市为中心的党内左倾路线影响,1928年省委派黄学增同志主持特委工作,把特委机关迁入海口,想通过开展工作,策动兵变夺取政权。当时冯白驹被派到澄迈任县委书记,1929年初迁入海口的特委机关被国民党反动派军警破坏。除个别同志脱险外,其余同志均被杀害,特委主要领导人黄学增、官天民壮烈牺牲。顷刻间琼崖党组织失去了领导核心、各地组织失去联系,在这紧急关头冯白驹挺身而出,从澄迈赶到母瑞山寻找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汇报情况并建议由王文明主持召开各县委联席会议重建特委。王文明接受建议并带病于同年8月在定安内洞山主持会议,重新推举成立琼崖临时特委,王文明、冯白驹、傅佑山等九人为临时成员,9月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11月召开党团联席会议,推选王文明、冯白驹、傅佑山三人为常委,王文明任书记,但王文明因重病在身,由冯白驹主持工作。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冯白驹正式接任书记。从此,冯白驹开始确立为琼崖党领导地位,一直坚持到1950年全海南解放,长达20年。
四 重担在身 寻找中央
1928年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纠集重兵开始对琼崖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使琼崖革命遭受挫折,陷进低谷。1930年冯白驹任特委书记,在此困难时刻重担在身,他想,唯一办法就是寻找党中央。因此,他借道香港转赴上海,找到党中央周恩来汇报琼崖斗争形势的困难情况,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指示时说:“琼崖党抓住红军,抓住农村根据地,抓住苏维埃政权这三件大事很好。今后只要继续紧紧依靠群众,高举武装斗争旗帜,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冯白驹深受教育鼓舞,他回海南后就认真传达贯彻这一指示:首先大力抓以母瑞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建设。1931年底,方圆一百余里的琼崖东路的乐(会)万(宁),中路的东(琼东)定(安)都几乎连成片,陵水、万宁、东方、琼中、定安、文昌、琼山、澄迈、临高、儋县等十一个县的部分地区,苏区人口超过一百万人,有9个县恢复或正在恢复苏维埃政权,琼崖革命根据地,由复兴走向全盛时期。其次,大抓扩大红军,加强人民武装,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工农红军独立师,成立红色娘子军,脱产和不脱产的农民武装也得到很大发展,各路红军声威大振,武装斗争烈火越烧越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五 死里逃生 星火燎原
1930年至1932年,琼崖土地革命形势大好,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1932年7月,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扑灭琼崖革命烈火,派警卫旅长陈汉光带领3000多人,向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中,又遭受了严重挫折。琼崖几块革命根据地相继被敌人攻破,独立师政委冯国卿壮烈牺牲,师长王文宇也被捕遇害,独立师解体。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遭到破坏,党政组织上下失去了联系,至此第二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再次陷入低潮,琼崖斗争进入空前艰苦时期。在敌人的层层封锁和重重包围下,特委书记冯白驹、苏维埃政府主席符明经、秘书长王业熹等带领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60多人,在母瑞山深山密林中坚持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袭击,包围圈越来越小,山上一百多人的队伍,几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有时十多天没有喝上一碗稀粥,只靠野菜、野果充饥。形势虽然十分险恶,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丝毫没有因之而减退。冯白驹经常坚定而乐观地对大家说:“艰苦生活能消磨我们的肉体,但决不能消灭我们的革命意志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决心。革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取得胜利。”母瑞山上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决定派部分同志分批下山,了解情况寻找失踪人员,联系各地群众,准备燃起革命烈火,但都遭到失败。结果到1933年初,母瑞山仅存26人。这26人的小小战斗集体,虽然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但他们胸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保持坚定与乐观的革命精神情操和旺盛的战斗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像一个人那样,充满革命生机。在敌人重重包围中,每天上午坚持组织生产,就是挖野菜、摘山芭蕉、挖山薯、打柴等。下午组织学习练兵,晚上搞文艺晚会,冯白驹经常带头唱海南戏。尽管环境恶劣,斗争艰苦,但这个战斗集体在八个多月的艰苦岁月里,却没有一个人逃跑,一直坚持到1933年4月最后突围,死里逃生,使琼崖革命火种不但不灭,反而星火燎原,走上新生。冯白驹等同志,回到琼文老革命根据地,同坚持琼文斗争的党政干部胜利会师。这就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琼崖特委机关的阴谋,保住了琼崖党政领导核心,使琼崖很快重开革命新局面。为了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们首先决定健全、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力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迎接新的战斗。其次,组织力量深入琼岛各地,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党的组织,重新组织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使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感受到党还在,红军还在,从而增强革命自信心。同时还派交通员到香港、上海寻找省委和中央,使革命斗争逐步变被动为主动。1935年至1936年基本上建立各县委领导机构,接着建立红军游击司令部,使琼崖革命星火普遍燎原起来了。游击队积极开展一系列战斗行动,狠狠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大振了红军声威,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