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几位谈判对手眼中的周恩来

吕荣斌

2018年05月24日16:00    来源:人民网

  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没有诚意,共同纲领没能搞成,两党合作形式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办法,主要是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商谈。这种形式贯穿于两党合作的始终,这种商谈长达10年。在这10年艰苦曲折的谈判中,与周恩来谈判的对手,除蒋介石以外不下十几人,他们当中有一心一意孝忠蒋家王朝的国民党要人,也有地位显赫的美军五星级上将。然而,这些与周恩来日日月月唇枪舌战的对手们,绝大部分从内心里钦佩周恩来的人格,被他人格力量所感化。这是周恩来也是我党在10年国共谈判中最终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中找出3位“对手”简言之。

  周恩来与张治中

  张治中是抗战后期国民党的重要代表,也是重庆谈判的主角。在这些谈判对手中,他与周恩来交往时间最长。

  张治中与周恩来相识在黄埔军校,他非常钦佩周恩来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才华以及精明干练的作风,周恩来也很赞赏张治中能身体力行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共、亲共。两个人的友谊从此建立。由于受周恩来及其他共产党人的影响,张治中向周恩来提出加入共产党。周恩来很高兴,但是由于国共两党有约,中共不能吸收国民党高级官员入党,周恩来不仅向他解释清楚,而且表示今后支持他的工作。红色的烙印打在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心中。

  在10年内战中,张治中与我党断了联系。抗战爆发后,他曾指挥过1932年上海“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抗战。他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民党高级军官,5次统帅大军,但始终避免与中共军队作战,是国民党将领中未参与反共战争的稀有的一人,这与早年在黄埔军校时受周恩来的影响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徐特立也受我党中央委派,作为八路军代表到长沙建立办事处。于是,张治中与我党中断10年的联系又接上,徐、张两人相处融洽。接着周恩来、叶剑英由武汉撤到长沙,周恩来与张治中重逢。然而,不久就发生了长沙大火。

  蒋介石在武汉失守后制定了“焦土抗战”方针。1937年12月11日上午 9时,在岳阳的日军还没有进攻长沙时,蒋介石就吓得迫不及待地让侍从室主任林蔚给张治中打电话,传达他的命令,对长沙用“焦土”政策。接着又发去密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

  张治中不敢怠慢,紧急部署,规定:待军队撤到汨罗后再放火,而且要事先拉警报通知百姓。然而,贪生怕死的官吏们闻风而逃,11月12日深夜,在张治中还没有下达命令时,他们连防空警报也不拉就全城放火。这场大火将长沙城变为废墟,两万多人丧生。周恩来、叶剑英他们也是从浓烟烈火中冲出来的。

  大火过后,在我党积极斗争下,严惩凶手的呼声四起。一些想搞清自己或别有用心的国民党官吏们纷纷把责任推给张治中,落井下石。张治中又怕又气,一愁莫展。

  为长沙大火心痛得快要破碎的周恩来,既没有随着这些人一起谴责张治中,也没有一旁观望,而是赶快来到他的身边,先温言劝慰,又指出他的责任所在,让他“赶快善后,收拾人心”。这暖语明言如雪中送炭,安定了张治中那惊恐的心,又给他力量和希望。于是,张治中把拟好的以国民党中宣部、政治部名义发布的《长沙大火真相》的稿子,送给周恩来审阅。周恩来字斟句酌,认真修改,首先批评国民党政府“焦土抗战”方针的错误,又对起火原因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处于困境中的张治中非常感动,还是老朋友恩来有真情啊!他更加钦佩周恩来的为人,并决心在可能条件下为周恩来及他们的党做点事。

  谈判是冷酷无情的斗争。周恩来与张治中是国共两党代表,在谈判桌上,他们既为共同抗战协商,更为本党利益坚持力争。尤其是周恩来,是那样冷峻,那样机敏,那样坚持原则,不含一丝一毫私情。周恩来人格的这一面更让张治中敬重。他们从抗战后期一直谈判到抗战胜利。在重庆谈判时,他俩又是谈判主角,在那激烈的波折迭起的谈判中,他们舌战40多天。周恩来那力争和平建国的态度,坚持共产党与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及高超的谈判艺术,令中外人士钦佩赞赏。

  “双十协定”签字后,蒋介石派张治中到新疆处理伊犁和塔城的事。周恩来得知立即想到关押在乌鲁木齐国民党监狱的同志。他们是抗战初期我党派去的干部,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错估了形势,由亲苏到反共,于1942年、1943年两次将他们全部逮捕入狱。张治中临行前,周恩来把营救这批同志的事托付给他。周恩来诚恳地说:我们有一批同志被盛世才逮捕,至今生死不明,释放政治犯的事已写入《双十协定》,你到新疆后请设法把他们放出来,并派人送延安。张治中慨然应诺,只要恩来交办的事一定照办。

  张治中到新疆后立即派人到狱中探望,狱中同志得知周恩来的老朋友到了新疆,心中升起希望。1946年3月,张治中被任命为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他上任后3次致电蒋介石,要求执行《双十协定》,释放这批中共人员。蒋介石最后不得不同意。

  张治中立即把护送这批同志的任务交给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陶峙岳交待给交通处长刘亚哲。张治中不仅亲自审批护送计划,而且临行前把刘亚哲找去叮嘱:告诉他这是护送而不是押送,要注意礼貌,你护送到兰州,将有人接替。从乌鲁木齐到兰州路途遥远而又混乱,一定保证他们安全,每到一地都要来电,有困难请示,只要遵我指示办,一切由我负责。然后,张治中给甘肃省主席谷正伦、陕西省主席祝绍周、陕西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发报,强调这批中共人员是由蒋委员长批准释放的,由行营派人护送回延安,请沿途放行妥善接待。同时,张治中又把这件事及他们动身的日期电告周恩来,以便延安方面接应。由此可见,张治中安排是多么的周到细致。

  1946年7月8日,这131位同志终于回到延安党的怀抱。此时全国内战已经爆发,如果张治中稍一怠慢或忽视,其后果不堪设想。张治中对周恩来交办的事执行得多么的彻底、多么及时。而这一切又源于周恩来人格的力量。

  诚然,在国民党代表中,像张治中这样的朋友并不多,那么其他代表呢?我们再找一位曾经是周恩来的冤家对头。

  周恩来与张冲

  张冲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他是抗战前期国民党的重要代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就受国民党政府委派与周恩来谈判,一谈就是5年。

  张冲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科情报股总干事。1932年2月 16日,在上海发生的“伍豪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就是张冲,他是主谋。他受国民党政府指使,竭尽造谣之手段,在上海几家报纸连日以通栏标题刊登《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①,以此陷害周恩来。这种政治陷害给周恩来带来莫大伤害,乃至40年后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以此谣言加害周恩来。

  张冲与周恩来谈判真可谓冤家聚头。张冲难免心有疑虑,初来谈判时有些惊恐,担心周恩来旧事在心,刁难报复。然而事实给他最好的回答。周恩来胸怀若谷,坦坦荡荡,从不把个人恩怨放在心上。谈判桌上,他以国家大计、人民利益为重;谈判桌下,他是坦诚第一、谦逊第一、他人第一。由于谈判需要,他们有时候在一起,周恩来主动与张冲交谈,并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他、照顾他,待他如朋友。这充满人情味的体贴关怀、谈笑风声,扫去了张冲心中的疑虑,他被周恩来的气度和为人深深感动了,从心里佩服周恩来的人格。在周恩来的感召下,他渐渐改变了对共产党的偏见,谈判中能及时地把我党的意见向蒋介石反应,为沟通两党关系起了积极作用。

  “皖南事变”后,张冲对蒋介石反共的卑鄙行为非常气愤,对别人说:“这使我没脸见人了”。然而,作为一党代表,他又必须执行公务,在皖南事变后那一段斗争的日子里,国民党方面与周恩来直接交涉的还是他张冲。

  当《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压,报童被打、被抓后,周恩来挺身而出,向张冲提出强烈抗议,然后亲自到国民党宪兵局交涉,站在春寒料峭的冷风中长达两个多小时。张冲良心不忍,多次劝周恩来回去休息,别冻坏了。周恩来执意不肯,坚持斗争,直到宪兵局交还扣压的报纸,释放被抓的报童、工人。通过这次交涉,张冲再一次受到周恩来人格的教育。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强大舆论攻势下,蒋介石只好息鼓收兵。为减轻国内外的压力,蒋介石决定以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下台阶,把共产党代表拉进去。我党审时度势,决定中共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不得答复,没有圆满解决,决不出席,以此展开政治斗争,彻底击退反共逆流。为此,周恩来以我党七参政员名义将“十二条”写成公函,递交国民参会秘书处及国共两党以外参政员手中,严表我党态度。

  张冲受蒋介石之派,频频来找周恩来,要求撤回公函,出席参政会,全被周恩来回绝。2月25日早晨,张冲又来曾家岩,苦苦哀求周恩来,说只要公函撤回,他跪下都行。周恩来斩钉截铁回答:这不是个人问题,是政治问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我党继续政治压迫,军事进攻,我们已无让步可能。

  张冲尽管多次被顶了回来,但是他从心底敬佩周恩来的人格,敬重他那坚如磐石的立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与周恩来每一次交涉,心灵都受一次洗礼。

  张冲病故后,周恩来亲送挽联,上书:“甘苦谁与共,安危忆同舟。”并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悼张淮南先生》。文中写道:“我与淮南先生初无私交,且隶两党,所往来者悉属公事,然由公谊而增友谊,彼此之间辄能推诚相见,绝无以一时恶化,疏其关系,更未以勤于往返,丧及党格。这种两党相忍相重的精神,淮南先生是保持到最后一口气的。”

  这是周恩来给曾经陷害过自己的冤家又与已在谈判桌上斗了5年的对手的评价,这是最公正的也是最高的评价。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啊!

  周恩来与马歇尔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派五星级上将马歇尔以他特使身份来华,调停国共争端。

  马歇尔名曰调停人,实际是执行美国政府扶蒋压共、扶蒋反共政策。国共两党谈判形式变为国、共、美三人小组会谈,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最后一年的谈判,斗争更为复杂激烈。为推迟内战,争取和平,周恩来披肝沥胆。

  马歇尔对周恩来第一印象是谦虚诚恳、知识渊博,富有民族精神,他讲的话令人相信。

  马歇尔来华时,蒋介石为了讨好美国,不惜降低元首身份,亲自到机场迎接,然而这样的恭候并没有给这位显赫的将军留下什么印象。可是马歇尔到重庆时,周恩来竟令他耳目一新。两人交谈时,马歇尔提到美国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博学多才而又谦逊的周恩来马上谈起华盛顿时代的民族独立精神,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乃至美国的农业改革与国家工业化。马歇尔睁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位共产党代表竟有如此渊博的世界历史知识。两个人的谈话很快在愉悦中进行,周恩来阐述了我党的主张和立场,并坦诚地表示:中国人民对日本抗战整整 8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已经 14年了,牺牲重大,中国不能再有内战。马歇尔认为周恩来所讲有理有据,态度诚恳。

  马歇尔对周恩来第二个印象是机敏过人,是最出色的交涉家。

  蒋介石实行关外小打关内大打方针,在东北燃起内战之火。为解决东北问题,周恩来与美蒋代表多次商谈,终于在1946年3月27日三人小组签定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定》。然而对于善耍反革命两面派的蒋介石,任何协定都是空文,东北不仅没有停战,而且战火升级扩大,随之长春成为问题焦点,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长春。为熄灭东北内战之火,民盟向国共两党提出建议②。我党代表周恩来表示接受。国民党代表陈诚则拒绝,认为东北不能停战。然而由于国民党援兵15日之内赶不到长春,陈诚又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示愿意停战,虚晃一招以待援兵。于是,周恩来审时度势,建议党中央派兵进入长春,党中央采纳。4月19日我民主联军进入长春,4月下旬又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5月初苏军基本撤出东北。

  事后,周恩来找马歇尔商谈,说明中共愿意执行3月27日指令,而国民党违背指令,武力占领我方7个城市,我方遂也占领长春。他们既然不遵守这项条款,我们也只能被迫采取自卫行动。苏军既将撤完,东北已无接收问题,因此不应再有军队调动,东北应无条件停战。

  面对周恩来有理有据的雄辩,马歇尔无言以对,但他从心里佩服周恩来的机敏过人。事后,他对张君劢、罗隆基说:他从未遇过像周恩来这样的对手。另外也有一说,马歇尔说周恩来是他遇到的最出色的交涉家。

  周恩来的雄才大略牵了马歇尔的鼻子。

  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周恩来采取机智灵活的斗争策略,充分利用美蒋之间的矛盾及其反革命两面派的弱点,分别击之。前期避开美,斗争矛头指向蒋,狠狠打击其反动一面,推迟内战,为我军争取时间反击。待到后期美蒋公然合为一体时,斗争中心指向美,揭露美蒋和平骗局,争取第三方面力量。

  1946年5月初,蒋介石准备派重兵进攻我中原解放区,把战火由关外烧向关内。周恩来闻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在三人小组会上争取我中原解放军北撤,另一方面积极做马歇尔工作。在关内问题上,马、蒋持有不同意见,马歇尔不愿意看到关内战争全面爆发,使他调停工作彻底失败。周恩来抓住他这一心理进行争取说:政府军队将在5月4日至9日之间向中原解放区进攻,这是新的全面内战,我方将自卫反击。为制止进攻,希望政府派代表到湖北协商解决我中原部队转移问题。

  马歇尔赞同周恩来建议,主张制止中原战争。随后三人小组赶赴宣化,签定了停止中原战争的协定,这为我中原大军转移、突围赢得了时机。这一举措,是周恩来牵了马歇尔的鼻子。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美蒋公然站到一起,为了庇护蒋介石,美方代表提出最后否定权问题③,遭到周恩来严辞拒绝。周恩来采取后一策略,斗争矛头指向美,揭露美蒋和平骗局,把第三方面力量争取过来。最后,无奈的马歇尔只好宣布“调停”失败。这个地位显赫的美军五星级上将最终败给了周恩来,但他还是从心里佩服这位出色的“交涉家”。

  从周恩来与上述三位迥然不同的谈判对手的交往、交涉中,能反应出周恩来人格的几个侧面。笔者认为,周恩来的人格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胸怀博大

  从周恩来与张冲5年的谈判交往中,明显看出周恩来胸怀博大,气度超凡。是这种大度的胸怀容下了这位早年的冤家,5年之中以诚相待,以友相处,及至在他走后为其人生作出最公正的也是最高的评价。也正是这大度的胸怀才溶化了这位冤家对手,使其在艰难曲折的谈判中能秉公办事,为沟通国共两党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周恩来不仅对张冲如此,对其他人也是这样,凡是与他共事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胸怀博大的。

  周恩来所团结的不仅仅是反对过自己的人,还有陷害过自己的冤家对头,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啊!这样的胸怀能容得下高山,也容得下冰川;容得下春天的温暖,夏日的热情,也容得下秋风的萧瑟,严冬的残酷。古往今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者,能有几人呢?

  (二)热诚而又冷静,富有人情味而又铁面无情

  从前面所简述的周恩来与张治中、张冲、马歇尔的交往、交涉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共同点,那就是在谈判桌上,周恩来十分冷静,冷得铁面无情,而谈判桌下,他又是热诚的,而且很有人情味。这在周恩来与张冲、张治中的交往中表现得较充分。

  周恩来的热诚、富有人情味,是他人格中感情的表述,这是他人格中很重要的一面。其热诚就是炽热坦诚,它有时炽热得如一团火,燃起你心中的希望和光明;有时诚得如春风,拂去你心中的阴影。就是这炽热之火才照亮了张治中人生旅程,这坦诚之风拂去张冲的担忧疑虑之影。而富有人情味则指周恩来感情丰富而又细腻,表现在对他人的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上。

  凡是与周恩来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感情上的这些特点,尤其是工作在他身边的同志。有关这方面的回忆文章、研究成果太多了,笔者于此围绕10年国共谈判问题再举一个小例子。笔者曾经采访过当年跟随周恩来的五六位副官、秘书,其中副官蒋泽民老人讲了这样一件耳闻目睹的小事。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来华,在重庆周恩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邀请他们到中国饭馆就餐。周恩来看看服务员端上来的中国菜,立即转身下厨,根据美国人的口味亲自动手烧了一道菜,亲自端到桌上。在座的美国人个个脸上露出了感激的微笑,而且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敌意、防备、拘谨、尴尬的气氛很快消失了,大家谈笑风声。于是周恩来又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国统区的情况,阐述了我党的主张。这是我党接待美军观察组的开端,而这良好的开端则是在周恩来那热诚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接待中打开的。

  冷静、铁面无情,这指周恩来人格中理智的一面,刚毅的那面。正因为有了这样不同凡俗的理智,他才具有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持到底的原则性。在那打打谈谈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才能击退一次又一次反共逆流,捍卫了党和人民军队,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10年国共谈判如此,早在30年代初,“伍豪之剑”④的锋利是闻名遐迩的,这把利剑为党斩除了那些危害之大的叛徒、特务。晚在那“文化大革命”,他自始至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竭尽全力来稳定动乱的社会。这种理智同他情感一样,伴随他一生。

  周恩来人格中这种不同的两个侧面,在中外研究周恩来的论著中几乎都言之。而且坦率地讲,一般共产党员、干部及普通人中,或多或少地都具备其中某一点。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侧面都集中体现在周恩来人格上,而且完美地统一。正因如此,周恩来人格才具有伟大而神奇的魁力。

  (三)完全彻底的坦诚第一、他人第一、工作第一、谦逊第一

  如前所述,张治中、张冲、马歇尔从内心深处钦佩周恩来的为人,主要是钦佩他的坦诚,坦坦荡荡,一身正气;钦佩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品格;钦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民族解放斗争的献身精神及谦逊好学的美德。这也正是他们被感化的所在。

  “坦诚第一、他人第一、工作第一、谦逊第一”,这四大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追求之,修养之,然而能达到周恩来这样完全彻底的程度几乎寥寥无几。也正因如此,他的人格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四)精力充沛、才华横溢、智慧超群

  这是人民给周恩来的又一个评价,不仅国人如此,就连马歇尔这位美军五星级上将,也竖起大拇指,称他这位谈判对手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交涉家。凡是与周恩来交往的人,即使初识之人,也强烈地感受到他才华的力量。冯玉祥是国民党将领中读书较多而且很有才华的人,抗战初期周恩来去拜访他,精辟分析了抗战形势和前途,鼓励他投身抗战。冯玉祥被周恩来的能力、才华深深感动,不仅在日记中写道“极精明细密,殊可敬可佩也。”而且在会客室为自己写了八个大字,“吃饭太多,读书太少”。自愧不如恩来。

  综上所述,这四方面之特点完美地统一在周恩来身上,形成伟大而又完美的人格。美国作家海明威称其是“一个具有极大魁力和智慧的人。”美国记者白修德则说周恩来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质钢。那么,这个特殊材料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他人格支撑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移、奋斗终生的赤子之心。

  尚在1917年,19岁的周恩来在临赴日本学习时就给母校师生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报效国家的宏图大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21年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这报国之志溶于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中,从此开始了他这位布尔什维克的生涯,出生入死,奋斗不息。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血雨腥风中,我党在国统区的公开办事机关几乎全被查封,仅剩下周恩来领导的红岩办事处。在这险恶形势下,党中央担心周恩来他们的安危,两次来电催促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他们回延安。周恩来的回答是:难以离开,坚持到最后!当年给周恩来作秘书的袁超俊老人回忆:那时,我们敬爱的周副主席几天几夜不能合眼,他是作了最坏打算的,他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组织干部疏散转移,另一方面鼓励我们留下的同志坚持斗争。他说:“如果我们被国民党抓起来,我们就一起坐牢。他们要问你们是不是共产党,男同志要承认是共产党,女同志承认是家属,因为我们是公开的共产党机关。如果再问党组织的情况,就告诉他们党中央在延安,这里是党支部,书记是周恩来,若还问谁是负责人,可以说有董必武、邓颖超;再问别的就说不知道,让他们去找书记周恩来。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是何等伟大的革命献身精神啊!就是这种精神使周恩来他们坚持下来了,击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试想,如果没有周恩来坚持斗争在重庆,那么国共两党合作的桥梁就彻底断了,在强大日军侵略下,中国将怎样呢?中国革命将要推迟多少年呢?……

  综上所析,周恩来的人格是中国共产党党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之魄的具体所在。这种人格力量是强大无比的,是世界上任何物质力量所替代不了的。其大致表现如下三方面:

  1.强大的感召力。被周恩来人格感召的何止前面所提的张治中、张冲等人呢?仅以8年抗战为例,在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大部分人是在周恩来的感召下与共产党合作的,诸如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于右任、冯玉祥、程潜……

  2.广泛的凝聚力。抗战时期,在国统区的周恩来如一块强有力的磁铁,把国民党的民主派、地方实力派、民族资产阶级、文艺、科学工作者、外国使者、国际友人、海外华侨以及广大群众,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这除了靠我党的统战政策外,更有周恩来人格的魁力。

  3.历史的持久潜在力。人格之力不同于物理之力,物理上的力一旦停止作用,力也就消失,最多有一段惯性而已。而人格之力是一种精神,一种传统,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也可以代代继承。诸如前面讲的张治中的人生之路就是一例。又如李宗仁晚年弃暗投明,由台湾回到大陆,这不能不与早年与周恩来的交往有关。如今,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可是为什么一提到周总理人们就如此怀念他呢?连那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少年亦如此呢,这就是人格力量的潜在持久作用。

  总而言之,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无论在他生前还是走后,都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进步强大的精神力量。海明威的妻子、美国女作家和记者说得好,“我们认为周恩来是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遇到的一位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的话,那么未来就是他们的。”

  我们衷心感激敬爱的周总理给我们党、我们民族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我们今天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材料,也是下个世纪走向进步、民主、富强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仅要把这笔遗产很好的继承下来,还要代代传下去。用周恩来的人格力量去凝聚人、鼓舞人,用他的精神风范去教育人,塑造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民公仆的干部队伍。

  (作者单位:济南市社会科学院)

  注 释:

  ①《周恩来传》上,第305页。

  ②民盟建议:在东北的军队让出铁路线,停战5天,国民党军队和平进入长春,然后国共谈判,全盘解决东北问题(见《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673—674页)。

  ③这是马歇尔于1946年5月上旬提的方案,“规定执行小组到何处调查问题上,美方有最后决定权。”以此遏制中共。国民党代表徐永昌在提案上签字,并于5月 12日送交周恩来,遭到周恩来拒绝(见《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681页)。

  ④指1927年周恩来亲自组建的铲除叛徒的精干的袭击队。

  《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