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电视散文|一个人和一座城

2018年03月05日14: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飞低点,他说;再飞低点,他说。

从舷窗里俯看大地。

他看到了大运河,

看到了文通塔,

看到了南大门。

从1910年走出淮安,到1959年这一次鸟瞰淮安,相隔了50年。

50年,很长的时间。去天津,南开的舞台祝福他;去日本,雨中岚山的诗句镌刻他;去法国,《马赛曲》中马克思主义引领他。

带着理想归来,带着使命出发。从黄埔军校,走向南昌,扳动震醒黎明的第一枪;走向遵义,让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的最前列;走向陕北,穿着草鞋捧着雪;走向重庆,为新华日报撰文拿起笔;走向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上为中华祝愿,在中南海为百姓福祉呕心沥血。

飞低点,他说;

再飞低点,他说。

他看到了镇淮楼,

看到了驸马巷,

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看到了三位母亲。

50年,很短的时间。一个翩翩少年,已双鬓染雪。

小巷依旧,宅院依旧。

1941年,在重庆,一次演讲中他说:“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敌占区,自己是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地上的落叶啊!”

1946年,抗战胜利,在南京梅园,他深情地说:“三十六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1965年,在新疆石河子农场,他对一位淮安姑娘说:“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家乡的。”

在西花厅,操持国家大事后,他会向邓颖超讲自己的三位母亲,讲生母,教他坚韧;讲嗣母,教他忠诚;讲乳母,教他慈爱。三个母亲给他三倍的爱,他用三倍的爱回报祖国、人民、生活。

北京每次下雪,他会伫立在窗口,遥想家乡的腊梅树在漫天雪花中芳香四溢.......

然而,66年里,一个人和一座城,不曾相遇。

位高权重的国家总理,66年,就只有这样的一次,一次隔着时空的相遇,一次满怀眷恋的遥望,一次离家乡最近的神往。

不曾相遇,但永不忘却,乡音乡情,无处不在。

1938年6月,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他用浓浓的乡音夸赞这从淮安出发的新安旅行团,为抗日救亡筚路蓝缕,奔走呼号,行程万里,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小号手”。“ 家乡出了你们这个抗日的儿童团体,我很高兴。”他想方设法为这些孩子解决困难,送上温暖。

他想回来,一次次遥望淮安。

1946年1月28日,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打开家乡的地图,他向毛泽东提出中央如果南迁,建议首府设在两淮。

走进京城,他回味淮安。开国第一宴,是他提议用淮扬菜,兰花干、炝黄瓜、醉冬笋、五香肉干,干大虾、狮子头、炸春卷,淮扬菜因此在中国烹饪史上留下美名,这是他对淮安最深情的眷恋。

1952年,在上海接见淮安籍淮剧演员筱文艳时,他动情地说:“我老家在淮安城里,几十年没有回去了。你如有机会回去,代我问乡亲们好。”

一句几十年没有回去了,饱含着对故土无限的思念。一句代问乡亲们好,注满了对家乡热爱的深情。

淮安地处“洪水走廊”,家乡人深受水患之苦,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中,他最后拍板了“苏北灌溉总渠“的方案。他说,“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我们应该支持他们。”他对家乡的回馈,是一个政党对这个地区人民曾经奉献的回馈。

一个人和一座城,这样的一种关系,前无古人。

为了乡亲多些农田,多些收成。他写信给淮安领导,平掉祖坟,函告为证。嘱托又嘱托。

家乡送去的茶馓,他付了钱,不要送了,不要送了,叮咛又叮咛。

道是无情却有情,情至深处爱无声。

一个人走了,一座城还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淮安,多少人心向往之,多少人敬重仰慕,多少人梦回萦绕。

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名字。

周恩来。(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区政府)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