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对周恩来影响至深的三位母亲是谁【2】

张秋兵

2017年09月11日12: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嗣母陈氏,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

1946年9月,周恩来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五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周恩来称自己的生母万氏为“干妈”,而称陈氏为“娘”。

陈氏,1878年出生在宝应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源,饱读经书,很有学问,因为没有儿子,就把女儿当做家庭教育的重点,所以陈氏擅长诗文书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周恩来过继来后,不久丈夫便去世,陈氏把幼年的恩来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年纪轻轻即丧夫,然而陈氏既未再嫁,也不轻易出门,一心教养嗣子恩来。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他吟诵古诗词。幼年的恩来聪明活泼,并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为帮助恩来学习,嗣母专门请人给他做了一只盛字块的小柳斗,并与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做益智游戏--就是把古诗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方块厚纸片上,然后打乱,看谁最先准确地拼好一首完整的诗词。恩来每次总是最先拼好,获得了长辈和同辈的一致赞扬。陈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如《韩信胯下之辱》《岳飞传》等,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做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后来,周恩来在南开学校上学时写了《射阳忆旧》,回忆了这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幼时喜闻故事”,对嗣母讲的故事,“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1908年,陈氏因病去世,年仅30岁。当时,周恩来才10岁。

周恩来对嗣母陈氏感情很深,在日本留学时,周恩来于1918年1月2日写过一篇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篇,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26年,那时候母亲才15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1年了,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也率领中共代表团移居南京的梅园新村。周恩来远在重庆时就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在重庆送别会上他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乳母蒋江氏,培养周恩来对底层人民情感的带路人

周恩来过继给陈氏后,陈氏无奶哺育,就在本城的南门大街小鱼市口施家巷雇了一位20多岁的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

蒋江氏出生于淮安古城东门外的一个农民家庭,勤劳而善良,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恩来一直称她为“蒋妈妈”。蒋妈妈的丈夫是个裁缝,有时还当轿夫,生有两个小孩,家境贫寒。蒋妈妈在用乳汁哺育恩来成长的过程中,同时用自己的言行向他灌输了劳动人民的诚实朴素和勤劳善良,也教会了恩来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种瓜种菜,还不时带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这样,就使他得到一些劳动锻炼,并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真挚的感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状况。周恩来曾说:“我的奶妈把我带到大运河边她自己的家里,我从她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她教我大公无私。”

(责编:张鑫、唐璐)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