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经过初评入围的文章,按照投递时间排序。为了保证投票活动公开、公平、公正,每名网友可以同时对多个作品进行投票,每个IP每天限投40票。投票时间:2018年1月5日00:00至2018年1月10日24:00,刷票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评资格。网络投票结束后,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最终评定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合计18篇获奖。
1、百年恩来 让岁月仰读你的海拔
投票2、己饥己溺周恩来
投票3、学习恩来精神 甘做群众公仆
投票4、怀念周恩来同志
投票5、为人做官都要学周恩来
投票6、伟人风范 公仆情怀
投票7、学伟人精神 做人民满意公仆
投票8、学习伟人周恩来 当好公仆作表率
投票9、大无大有周恩来
投票10、一位富有的贫穷者
投票11、周总理培育好家风
投票12、颂周公
投票13、怀念周公恩来
投票14、品读周总理过"五关"思想的启示
投票15、浅谈公仆的"知民度"和"知名度"
投票16、心中的丰碑
投票17、责任撑起大有天
投票18、踏踏实实学总理 全心全意履公职
投票19、静静地仰望
投票20、海棠花 盛开在故乡
投票21、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投票22、海棠花香
投票23、我们紧贴着周总理的胸脯
投票24、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投票25、致敬伟人周恩来
投票26、周总理平坟
投票27、学习伟人周恩来 当好公仆做表率
投票28、像周恩来那样过好生活关
投票29、弘扬伟人精神 铸就信仰丰碑
投票30、周总理的子女会成为"官二代"吗?
投票31、党员干部须始终保持公仆本色
投票32、用公仆精神谱写教育华章
投票33、海棠花开
投票34、学习周恩来公仆精神 为中华之崛起梦想而奋斗
投票35、领导干部要传承好周恩来总理的公仆精神
投票36、怀念周总理
投票37、循着总理的足迹前行
投票38、将周恩来精神传承给后人
投票39、向下属检讨的周总理
投票40、学习伟人周恩来 当好公仆做表率
投票41、学习伟人周总理 做个格调高尚人
投票42、追随伟人足迹 书写无悔青春
投票43、偶像
投票44、奉献着 于是幸福着
投票45、忆总理
投票46、我父亲的美丽故事
投票47、您的名字 我的信仰
投票48、踏着总理清廉足迹 做人民满意党员
投票49、榜样的力量
投票50、常揽“明镜”照前行
投票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又糊了面 “镜子”,上书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当初把“镜铭”惕惕于心,每天早、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他终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是党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冰心语)。他卓著功勋彪炳史册、崇高品德充盈天地、光辉人格泽被千秋,永远是我们观省自身、提升境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一面明镜。
探求真知真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2岁的周恩来读书的决心,也是他报国的誓言。中华不振受欺凌,志存高远图国强。他14岁时写到:“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他从少年之时,说把渴求知识与探索真理融为一体,展示出非同常人向学之志向和远大情怀:知道为谁读书,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探问未知、探求真知、探索真理,是远离蒙昧、接近智慧、登高望远的天梯,是获取能量、修炼境界、开拓创新的源泉,自然,也是成就人生和事业的盘山路。康德的那句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心中越是充满不断更新的认识和有增无减的敬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周公就是富有远大理想的“关注天空的人”,内心充满对家国使命的强烈忧患,头脑萦绕对未知领域的不倦思考,脚步跋涉于真理空间的驿站与归途。人靠双足挺身站立,还要靠头脑远行引航。幼稚不可笑,无知不可怕,可笑的是把无知当有知,可怕的是思维和脚步在未知面前停滞。孔子曾说:“真想在襟,尘念自息”,说一个人心中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百毒不侵,奋斗不息。以周公为镜,我们需要仰视什么?理想——远大的理想一帜擎天,使无数匆匆过客硬化为民族的脊梁;真理——永恒的真理绿树常青,超越时代把人类的目光导向远方。
挑战艰苦艰难。“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一生可谓饱尝艰辛、坎坷不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梁衡语)。他在南开求学时曾著文专论“多难兴邦”,他视党的事业高于生命,每一件事都重若千钧,他把磨难当历练,视“命途多舛”为“命里多福”,已然超脱了生理上、心理上概念式的“苦乐观”。 一生无畏战斗、挑战艰苦、无私奉献,成为他生命存在的一种使命。挑战,包含对荆棘丛生征途的敬畏与无畏,包含对波涛频仍航程的自警与自励。以周公为镜,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属于那披荆斩棘、挑战极限的过程,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蕴涵在十年面壁、豁然开朗的境地,艰难跋涉后欢悦的歌喉远比矫揉造作的咏叹动听,无私的奉献难能可贵,取舍的磊落摆位让人们肃然起敬。
膜拜高洁高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高”在何处?周公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就是楷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立身做人的标高,决定着人生攀登的高度。追求和亲近高洁高尚,就是在走向和实现高洁高尚。把理想和追求定格在对美好、高尚道德情操的崇拜、追求与修养上,人生就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哪里就一片芬芳。在对高尚的敬仰和膜拜时,“高尚”也像一粒种子,在心中生根、萌芽、抽枝、吐翠。“理想”绝不虚无缥缈,“高尚”并非高不可攀,目光向高尚凝视,心灵向高尚敞开,脚步向高尚抵近,每个人都会像注满油的灯盏,点燃理想之光。以周公为镜、仰视周公,源于他的高大、圣洁、恒久,因其高大,使得我们需要虔诚地抬起头,才能望其项背;因其圣洁,使得一切卑污的欲望和委琐的念头都自惭形秽;因其恒久,时间有资格成为检验美好的“终审法官”。
告别庸俗流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周公胸怀洒落,寓怀于尘埃之外,如光风霁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在历史的天空中,周公无疑是最澄澈净的星辰,每每想起他,心境中呈现出的是安宁、明亮和释然,手中有子坚硬而无形的精神拐杖,胸中添了底气,腰杆多了支撑。诸葛亮说:“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坚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一个人、一名党员,当过于现实,物欲满足以后会感到精神的困顿;当过于浮躁,沉静下来以后会加剧神智的焦虑;当过于潇洒,恣意放纵以后会痛惜创造的虚无;当过于明哲,恰恰会让正气在庸俗和流俗中迷失。告别庸俗流俗,需要执着过人的追求,致力弘扬的,践行倡导的,慎对允许的,远离不耻和唾弃的;告别庸俗流俗,需要培育过人的情趣,把读书求知当作最大获得,把成才立业当作最大满足,把帮助他人当作最大快乐;告别庸俗流俗,需要坚守过人的自制,让高洁的精神家园不受玷污,让神圣的精神支柱不遭损毁,让珍贵的道德底线不被打破。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的南开学校人才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南开精神”的校友当数周恩来总理。
习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号召“学习他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年轻公务人员,理应自觉学习先进模范,见贤思齐,学习周总理高超的做人艺术、优良的做事风格——高风亮节的自我修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履行好神圣公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学生时代,就瞻其像,仰其品,效其行,“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准备着。学生时代有幸就读于南开大学“隔壁”(天津大学),曾多次到“邻校”去瞻仰总理塑像。那气宇轩昂、豪迈自信、大方得体、儒雅端庄的形象让人不免想起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光辉的精神风范、高尚的品德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教养学养,让人肃然起敬、充满力量,潜移默化地激励我发奋读书、报效祖国。那时,借助父辈的叙说、影视剧的演绎、书本的叙述,形成了对总理的轮廓性的印象:谦恭有礼、温文尔雅,宽厚仁爱、善解人意,认真负责、勤恳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严于律己、不搞特殊,成人之美、甘居幕后,清正廉洁、俭朴节约,机制敏锐、大智大勇……总之,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人格美德、经典的君子风范,又有堪为共产党员楷模的党性修养、意志品质。
追寻学生时代“甘为孺子牛”的理想,笔者职业生涯以公职始,先后在区县级、地市级政府部门工作,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赢得群众满意、组织认可、同事称赞。对周总理愈是深入了解学习,就愈是心怀敬仰,就愈发感受到总理精神对干好当下工作的重要指导教育意义和当好一名合格人民公仆的借鉴价值!
周总理精神遗产的宝藏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作为党员干部,应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主要标准,对着标准学,向着榜样靠。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学习总理精神,不妨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学习他高风亮节的自我修养以做人,学习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做事,争做新时代的公仆表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进德修身无止境,提升个人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永远在路上”。做好修养提境界,应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为重点,学习总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学习他信仰坚定、理想崇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周总理说:“我认的主义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源于此,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认准方向和目标,砥砺前行。源于此,在抗战时期身处国民党陪都重庆,他不为唾手可得的名利财色所动,而对延安的黄土地一往情深。他在弥留之际,唱的还是“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能实现”。
联系到自身来说,身处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从事的主要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往往热衷于干好业务范围的工作,疏于经常自觉地对理想信念进行“运营维护”。习总书记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日常工作中不注意自觉加强理想信念修养,就容易日久生变,风蚀雨侵。在理想信念的修养中,还存在修养的方式方法老套、缺乏新意的问题。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周总理的外交妙答趣闻,无论是关于“马路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的通变,还是派克钢笔来自朝鲜战争缴获的妙对,亦或是“中国人低头走上坡路,美国人抬头走下坡路”的巧释,都离不开周总理内心深处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源之于此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为其如此,才能在面对言辞凌辱、污水横来的窘境中站稳脚跟,临危不乱,巧妙化解!若在理想信念修养中,自觉用这些妙趣横生的具体实例去领悟理想信念的修养,当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确保“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长期的工作中站稳脚跟、把握方向、持之以恒、永不褪色。
学习他为民服务,心系群众,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周恩来说:“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在《我的修养要则》中,他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他强调“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号召大家“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1952年,周恩来针对上海一名群众反映供给制难以养家糊口,要求实行薪金制的来信批示:“当令人事、财政两部限五天内定出办法送批。”要求迅速解决人民群众问题,不仅反映了一种工作效率,更体现出周总理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1973年7月24日,周恩来对公安部有关上访问题的调查报告作出批示:“对上访确有困难者,应予以负责解决,一竿子到底。此外,必须追究基层落实情况,务使受害者或有问题不得解决者来信证明得到解决为止。”
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的精神,对当下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指导意义。工作中经常遇到群众来电来访反映遇到的问题,有些是久拖未决的老问题,有些是找不到具体负责部门的难题,甚至有些时候因为不理解不知真相在反映问题时出言不顺。有时深夜值班接到电话,因为困乏,难免对一些群众的抱怨、指责心生狂澜,难以抑制内心不平。作为接待者、受理者,也应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替他们想一想困难,平复情绪,耐心给予解答,有些不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按照“首问负责制”,也要告知对方找什么部门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亲自帮助他们转达给相关部门。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堵在心头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更会伤害到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应该牢记总书记叮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
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甘于无私奉献,克己奉公。
“勿逾分作私利之争,宁退让保故有之我”。周总理以廉养德,自奉甚俭。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特别提出要过好 “生活关”等后三关,并说道:“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该举之不安。”在北戴河休假期间,周总理宁愿冒雨去北戴河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图书,也不让工作人员破坏图书馆关于图书不能外借的规定。
反观当下,却还存在着个别埋怨牢骚之声,动辄声称“多劳多得”,一提工作就联系到“微薄收入”。相比总理“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显得多么没有境界!还有些同志觉得自己付出甚多,所得甚少。抱怨存在“只树死的典型,不树活的榜样”的现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总书记强调,为官发财应两道。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神圣公职,就应自觉抵制“为人民币服务”的低俗思想,就应自觉把廉洁奉公作为操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应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心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干好工作履公职,应以“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为重点,学习总理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学习他勤政务实,扎实周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周总理坚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他兢兢业业组织实施各项建设事业,精心组织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总理对各省市各部委领导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直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他经常对秘书说:“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么,我不怕忙,我能忙过来。”有些部长、司局长都不屑一顾的琐事、小事,周恩来却管得仔细认真。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坐在公职的座位上,要知道手上的任务,日程上的工作,都是关系到群众利益福祉的大事,需要认真负责,马虎不得。我们崇拜周总理处事周密,如水银洒地,思维缜密如天衣无缝,要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特异功能”正是来源于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克服那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个表格做准确,把每一个琐碎的任务完成好。
学习他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自觉冲锋在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组织分忧解难。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和形势困难,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遵义会议上,他敢于支持正义,顶住压力,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性转折。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混乱和艰难的环境中,周恩来坚持排除干扰,以舍我其谁的极大担当,组织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开展。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一名年轻公务员,面对单位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应该保持冲锋在前的姿态,勇挑重担,不畏难,不避艰,不讨价,承担起为党分忧的责任。勇于承担艰巨任务,对于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解决困难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多做事是储备能力,担重任是积蓄能量,长此以往的锻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己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做到从容应对、临危不乱。克服畏难情绪,自然就能做到“大肚能挑,挑天下难挑之担;慈颜常笑,笑世间可贵之职”。
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周总理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中写道:“我想‘任重道远’这四个字,加在中国青年的身上是非常恰当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公务员,应学习弘扬总理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日新月异谋修养、允公允能求能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神圣的公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瞻仰周总理故居有感
来到江苏淮安
一个名叫楚州的小镇
一个公认的伟人故乡
内心的激动早已按捺不住
因为已久的期盼
今朝终于实现
来到总理故居
内心激情澎湃
脚步却轻轻而缓慢
唯恐不经意间
微微的响动
惊扰您的小憩
在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庭院瓦黛 柳木泉井
青山秀水之地
令人亲切
令人向往
不愧为一代伟人的诞生地
还有敬爱的总理
度过的珍贵的童年的十二载时光
从这里
走出家门
叱咤风云 戎马一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
您的足迹 遍及祖国河山的每一个角落
您的音容笑貌 已深深地铭刻于人民的脑海
您一直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身处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仍需仰望
您是一盏明灯
更似一枝红烛
燃烧自己
为他人带来光明
您更是大海中的航标
为前进和进步指明方向
是您让我读懂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正如同您——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胸怀大爱的人
一个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人
一个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身处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如同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
您宽阔无私的胸襟
一如无限辽阔的海洋
源自大地的怀抱
融入大海的胸怀
周总理——
我们的好总理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人民永远想念您
您与大海永存
您与日月同辉
伟人周恩来一生公忠体国、呕心沥血,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感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他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伟大的功业,而且留下了更其深远影响的人格魅力。他那种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甚至于自苦自厉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他一样的人,做成就他那样的功业,我想应该是每一个学习周恩来,争做时代先锋的人都会油然而生的人生豪情。由此,我们必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只有每个人都用责任才能撑起一片天空,只有自觉落实责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丰功伟绩,才能建设美好新世界。
在新时期里,强化责任意识,就要自觉做到“奉职循理”不走偏。在周总理的一生中,我们随处都能够看到他日夜忙碌的身影,那是为国操劳的象征。他那种公而忘私、忘我投入的精神实在是新时代每个共产党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他把有限的休息时间都挤出来用于解决更多问题。在一些特殊时期,我们更能够看到他夜以继日,甚至为此不惜透支生命,透支健康!而反观现在的我们,可以享受正常的作息、休闲,有正常的家族、朋友来往,有正常的日子可以安度。作为公务员,现在仅仅要求我们真正努力落实“奉职循理”这个最基本职责,要求所有的公职人员正确运用我们具备的相应经验,相应判断能力,相应认知水平去更好地发挥职责要求,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尤其在风险环节、关键领域,要能够很好地准确把握“度”,从而做到用好权,不错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显然我们还经常会遭遇到嘴里讲着“法有明文规定必须为”的准则,可私地里,却又十分娴熟地拿起“法无授权不可为”去塞责的情况,这是现代社会苟延残喘着的封建余孽,必须得到彻底清除!
强化责任意识,就要自觉强化家国情怀。其实,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职责要求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必须投入相应的情感。只有投入了真诚的感情,才能温暖服务对象茫然的心态,才能消除服务对象无奈的心绪。我们了解到,古人早就明确爱惜民力,使民以时,先富而后教,敬畏并顺应民心这样的家国情怀。在这方面,敬爱的周恩来也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因为即使有些事情,在你眼中是小事,而在每一个群众家里却又是顶天大事、难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常抱家国情怀,经常自觉地换位思考,时时把自己换成群众的位置,换成自己的家人角色。在换位情况下,你自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怀,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产生为别人考虑的心思,就会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只有做到这些了,才能更慎权,时存敬畏之心。
强化责任意识,就要努力营造良性氛围。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明末清初优秀文学家、史学家张岱的《夜航船》卷七“清廉类”中,他统计出中国一部完整的二十四史中所有的清官也不足40位。而也就是这么几位“货真价实”的清官,就足以让历史熠熠生辉了。但当我们剖析这些最值得称道的清官时,却发现他们也不过是独善其身的表率,并没有或不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民爱民思想,他的爱惜民力,他清廉为政的宽广胸怀让历史上那些最值得称道的清官都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他为后人留下的却是近乎“完人”的榜样。因此,新时代里每一位共产党人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应该不仅仅只是独善其身,还要在带头做好表率的同时,主动自觉地把自己站成一面旗帜,教育和引导一个班子和单位,影响一方人和社会环境来建立共同理想,确定共同目标,从而豪情万丈地实现每个阶段性目标。作为领头人,我们更应该在单位中时时刻刻注意营造一种良性互动环境,营造一种此呼彼应、同频共振的氛围。
今天,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继承风范,敬畏有心;日积月累,砥砺前行!
(一)
人们问我从哪里来
我总是自豪的回答
我来自伟人的家乡
今天
素有“百花之尊”的海棠花
盛开在故乡
从黎明破晓到战火烽烟
在淮安这片热血大地上
走出一位少年就立志救国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从生命诞生那一刻
到生命最后那一刻
海棠花的盛开至今已整整120年
从打破一个旧世界
到建立一个新世界
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
世界从苦难中迎来光明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人民永远怀念您呀
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缩影
您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国际崇高威望的历史缩影
您把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艺术带入一个世界高度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这是一片深情的诉说
这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呀
更是中国人民最深情的永久怀念
(二)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走了整整四十三年了
您离开了我们,也不再回来了
此刻,人民永远怀念您呀
那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是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从此,在人们信仰中
您就是“总理”的代名词
事无巨细、鞠躬尽瘁
将偌大个国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在您有生之年,您依然为人民而思考
(三)
海棠花
您亲手浇灌的那株株海棠
依然百花盛开
盛开一代代中国人坚定创造新中国美好未来的信念与决心
此时,海棠花呀
盛开在故乡
在这盛开的季节
也陶冶故乡淮安这片勤劳的人民与故土
它始终绽放着这片浓厚炽热的家乡情结
故土的家乡人民,怀念您呀
不忘习总书记的那深情的嘱托:
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海棠花,待到山花烂漫时
那是海棠花依旧盛开的季节
家乡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世界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海棠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中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的衣服
他从不追求衣服的华丽时髦。他的一套睡衣,买于 1950年,破了补,补了再补,补丁摞补丁,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整整穿了26年,一直穿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穿的衬衣,习惯换袖口领子,一直穿下去。虽然颜色已经不协调统一,工作人员请求他换新衣服,他仍然说:“旧的还可以再穿。”他很少做新衣服,但缝补衣服的次数在同事中最多。有一次,他交给服装师一件又破又旧的大衣,请服装师帮忙再缝补一下。服装师看了看手中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摇头说:“这件大衣不能再穿了,我给您做件新的吧”他拒绝了,要求服装师想方设法再缝补。服装师无奈地接下了这桩“化腐朽为神奇”的差事。绞尽脑汁后,服装师干脆把大衣全拆开进行重新加工,更换里外完全烂掉的部分。他穿上这件缝补过几十次的大衣,兴高采烈说:“师傅,让您巧手一改一补,就跟新的一样嘛。”他不仅衣服做得少,连参加外事活动出国,必需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掏钱,从不让公家报销一分一角一元。
他的饮食
在饮食上他坚持“三个反对”。第一反对公私不分。他办公场所的院子里有不少空地,负责种花的工作人员种了常见的蔬菜,目的是为了让他经常尝鲜。一次,食堂工作人员给他炒了一盘炒豆角:“这是咱院子里自己摘的豆角,很嫩。”他马上皱了眉:“给钱没有?”食堂工作人员不解地问:“自己种的,往哪儿给钱?”他批评纠正说:“你说的不对。公家地,公家水,长出东西就全成自己的了?回头你算清,吃了多少豆角多少白菜,按市价该是多少钱,把这笔钱交了,分两部分交。一半交机关,是土地和用水钱;一半分给花工,是花工劳动所得。” 第二反对铺张浪费。他外出视察,多次向随行人员交代:“一切按标准吃,按标准交钱。”他还提出具体的要求:“不准吃山珍海味,不许摆水果摆糖,发现摆了要撤回去。”他还说:“搞复杂了就是铺张,铺张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第三反对搞特殊化。在集体食堂吃饭时,他坚持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他有时到人民大会堂职工食堂就餐,大家看到他来了,都让他先买。他笑着说:“按刚才排队的次序就很好,你们要是不买,我也就不买。”他每次都是买点青菜、萝卜之类的素菜,买几个馒头或窝窝头,和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他喜欢把掉在桌上的窝窝头的碎屑都捡起吃掉,把菜盘里剩下的汤喝光。
他的家规
他亲自制定“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单位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他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是家规的制定者,他一样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者。老家惟一的长者八婶母解放初期两次来京看望他,他都未派车接过。他的小弟弟,在革命中受伤,后来又生病。他执意要求小弟弟的单位按有关规定给小弟弟办理病退手续。他说:身体差干不了工作,不能多拿国家的工资。小弟弟病退后,从1950年到1968年都在他那里领取生活费,直到自己的六个孩子全部参加工作,经济能够完全正常运转。大弟很早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后来他把侄儿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有干部子弟学校,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条件相当好。但他没有让侄儿上这个学校,而是执意送侄儿到普通学校就读。还特意嘱咐侄儿:无论是与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之间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亲属关系!有一次,两个来京探望他的晚辈来不及看戏,他的秘书作主让司机送他们去。他很快知道了,严利批评两个晚辈和秘书:“这是搞特殊化!破坏了家规。晚到几分钟,少看一段有什么了不起呀!”他要求秘书,“记上账,今晚交双倍车费,扣我工资。”
他的收入和开支
他是位高权重一人之下数万万人之上的高官,但他一样是贫穷者。1976年1月,他离开这个世界,他和一样是高官的妻子共有的积蓄是5100元。区区5100元,算是他留下的遗产。他的收入其实不低,他的工资每月400.80元,他妻子的工资每月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夫妻俩工资收入一共是161442.00元。这些在当时也算是巨款的钱,在他亲自安排下做出了这样的开支:用于补助亲属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共10218.67元。他的想法是,自己补助后,就能够减少国家的负担。他自己制定的关于家里积蓄的规矩是:凡积蓄够5000元,又没特别需要的开支,就全部交党费。因此,1976年1月份他去世时,他和妻子的总积蓄仅有5100元。
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一个富有的贫穷者。在物质上他十分贫穷,在精神上他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富豪。他无私地把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留给自己万分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是人民永远的好总理!
歌颂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最初对您的印象
来自于刚入学时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手中一件补了又补的睡衣
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均匀的线脚缀满了衣角
感动的泪水也模糊了我的眼角
这件补丁满满 包含深情与意义的睡衣
可曾有谁知道 它的主人
竟是我们伟大的开国总理?
再以后《十里长街送总理》
灰蒙蒙的天空下 悲恸 迷漫氤氲着整个京华
我看见了长安街头穆然肃立的亿万民众
他们无声的痛哭 是打在东方苍穹上空 最沉痛的雷
泪水落在楚水之巅 黄河两畔
暗波涌动 蛟龙戚然
——痛失吾袖 草木齐喑 举世皆悲!
如今 三尺讲台上 为学生讲述《一夜的工作》
一张张排得满满的日程表
间隙透漏着 您每日合眼的时间仅仅有两三个小时
它们记录了您 一波又一波
夜以继日的辛勤与劳瘁
它们目睹了您心系天下 的辗转难眠
——忧国忧民 日理万机 劳心劳德 呕心沥血
原谅我找不到合适的词送与您!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敬爱的周总理
如今
——当我们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当我们 国富民强 幸福安康
当我们 佳肴三餐 美梦酣然
我们 怎能忘记您
怎能 不以您为榜样
激流勇进 砥砺前行!
抚今追昔,缅怀先辈,多少伟人的崇高品格和光辉人格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犹如一座座丰碑耸立在我们心中。周恩来就是我们最敬仰的一座丰碑。
周恩来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他身居高位,从不谋私。在他看来,为人民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义务和本份。战争年代,在行军作战中,两身换洗的衣服,一床毛毯,几乎就是周恩来的全部“财产”。建国后,作为8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周恩来依然如此俭朴。他有一套睡衣是在1950年买的,颜色都褪光了,一直穿到逝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作枕巾,舍不得扔掉。他的膳食每餐只有几小盘炒菜和一碗汤,每次吃完饭,他总要倒点开水在碗里喝下去,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吃剩的菜,还要留到下一餐再吃。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和毛泽东带头不吃鱼、肉、蛋,与人民同甘共苦。周恩来不仅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就是对国家制度规定范围内他应该享受的待遇,也常常觉得这些待遇“过了”,而居之不安,尽可能降低标准,弘扬我国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他说:要“提倡勤俭朴素的作风,反对资产阶级的铺张浪费思想”,“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进京后,周恩来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那是一座老式旧平房。柱子的油漆已经脱落,地是大块方砖。有关部门几次要给周恩来修房,均遭到他的拒绝。有时下大雨,陈旧的屋顶漏雨了,秘书赶快找一个旧脸盆,放在有裂缝的砖地上,盛接雨水。周恩来时时处处总是以身作则做表率,哪怕一件小事也不例外。他给自己规定:凡是自己到医院治病,到剧院看戏,到公园散步休息……都算办私事,乘车要交费,上公园掏钱买门票等等。每次都让司机将办私事乘车的里程记下来,按规定交钱,每月从自己的工资扣除,如司机忘了记帐就会受到严厉批评。无论到哪里,周恩来都是反对前呼后拥,甚至不让工作人员事先通知有关部门。周恩来从不私收礼物。凡是送给他的礼品,他一律退回,不能退的,就付款,然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外宾送给他的礼品,也如数交礼宾司,自己从不留下一样。
周恩来晚年胸前一直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这是他严于律己的“镜子”,时刻要求自己。就连自己的骨灰都撤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他用半世纪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用对党和人民赤胆忠诚和真挚情感,把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一座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和浩然正气的丰碑。
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要以此为镜子,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已的言行践行“两学一做”,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是我的家乡淮安两张十分珍贵的名片,来淮的友人多数会专程瞻仰总理故居和纪念馆,参观后都会景仰伟人的风范。作为淮安人,我每年都能去几次故居和纪念馆,或在某个双休日午后,或在某个节假日清晨,或一人前去,或与家人结伴而往。有时专门去看总理的生平事迹图片、实物陈列,有时只是去海棠树下静坐,探寻总理的精神家园。
每次走进纪念馆,对总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走过周恩来铜像广场,拾阶而上,就来到仿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十分喜爱海棠花,所以每年春暖时节西花厅院内的海棠就会一树一树,繁花似锦。淮安仿西花厅的海棠,以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为多,花朵密集。周总理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邓颖超曾千里迢迢赠送海棠,传为佳话。
走近纪念馆盛开的海棠,睹物思人,浮想联翩,使我对习总书记要求共产党员要“学习周恩来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开国总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浩然正气和独特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精神,就是一尊丰碑,一面旗帜。透过盛开的海棠,我仿佛读懂了她的一些花语。周恩来在百花丛中何以对海棠情有独钟?或是因为花色淡雅,或是因为俏不争春,或是因为花团锦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我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我认为学习周恩来精神十分必要,周总理精神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方向和旗帜。在海棠花前,我陷入深思,探索着总理的精神内涵……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这是赞美海棠淡雅不艳俗。周恩来始终修身正心,以德自律,德行天下,是全党楷模。一个人心胸有多宽广,道德水准有多高,世界展现给他的舞台就有多大,那么他所获得的成就就有多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宏伟志向。周总理毕生以共产主义事业为追求,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国家和民生殚精竭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倾尽全力,他赢得了世界广泛的尊重和爱戴。这种精神,可谓“厚德”所在。
海棠之香,漠然心香,闻则心静。夜深人静时,春风习习,开国总理还在伏案批文,窗外的海棠花静静地开着,为总理送去阵阵幽香。中南海的海棠,见证了总理日理万机的勤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周总理一生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着群众疾苦、念着百姓期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
陈与义《春寒》云: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语义为海棠俏不争春,不事张扬,这与总理务实勤勉的精神相契合。无论是建党、建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总理都注重躬行实践,对事业极端负责。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举轻若重,对任何事情力求精益求精,甚至微小细节,他都考虑得很周到。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准备过程中,他多次指示:“要更周到、更细致、更妥善地全面做好安排。”当听说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时,他仍叮嘱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在实施爆炸时,按照他的要求,确定了联络通讯所使用的暗语和密码。小处见大义,总理事事严谨务实,为我们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了榜样。务实是恩来精神大厦的奠基之石。
宋代刘子晕曾云:“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清代诗人朱钧直亦云:“等闲寻得生香处,满树红酥绽海棠”,均赞叹海棠幽静娴熟之态,轻盈之美,清幽之香。海棠花前,我仿佛见到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踱步看花的背影。总理一生公正清廉,浩然正气,为后人世代传颂。他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的工作和生活原则是,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和群众不做的他坚决不做。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他亲自制定10条家规,不仅严格,而且身体力行。他的侄子和侄女们到中南海看望他,必须自己到食堂打饭吃,回家时搭公交车。恩来一生十分节俭、节约,从不浪费。他生前夜里和早晚起床总是穿着一件毛巾浴衣,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就是不肯换掉,甚至出国访问穿的也是打补丁的内衣。周恩来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私人财产,他和邓颖超一生中的全部积蓄最后都交了党费。
周总理与伴侣邓颖超生前相约,死后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周恩来没有离开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精神永存。
寒来暑往,海棠依旧。我们缅怀总理,更应汲取其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不忘初心,永续前行。